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全球金融動蕩為中國提供三個機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6 00:18:17  


全球金融危機明顯緩解了中國的通脹壓力。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評論員 張 沐)應該說,發生在美國的金融海嘯及隨之而來的世界金融市場動蕩和經濟危局,給中國帶來了經濟方面諸多的不利影響,也暴露出宏觀調控和實際運營中的一些問題。目前,一系列具針對性的政策調整也在積極實施及醞釀中。不過,細加究察,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似乎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正面影響和調整機遇。

  在這場危機之前,中國的經濟正面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諸多指責和壓力,包括外貿順差大、一次次的產品質量責難乃至所謂的“傾銷”問題,還有不斷要求人民幣升值諸多的挑戰。當其時,國際石油價格暴漲、其他原材料和糧食等的價格也不斷上升,連帶中國國內經濟處在投資過熱、物價一再攀升、通貨膨脹等方面的種種壓力。一時間“泡沫”之說轟然而起。為了防止出現經濟過熱,穩定局勢,國務院堅決採取適當收縮投資與從緊的貨幣政策等措施。

  渠料國際形勢瞬息萬變,美元一再貶值和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一系列經濟震蕩,全球性的需求萎縮,嚴重打壓了企業的生產,導致市場低迷。原油價格從每桶140多美元暴跌到不足50美元。這一切,固然嚴重打擊了中國的對外進出口貿易,卻也無形中消解了過高的通貨膨脹現象,進而成了提供中國進行調整的重要機遇。細加觀察,至少可以看到世界金融危機及其引起的國際經濟環境變動,無形中帶給中國三方面的調整機遇和效應:

  首先是明顯緩解了通脹壓力,世界金融危機降低了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日漸嚴重的通貨膨脹。去年以來,全國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不斷攀升。今年上半年,CPI超過8%,且一度呈現持續攀升的跡象,一時間通脹成為威脅中國宏觀經濟穩定的重大問題。在這個背景下,政府被迫採取緊縮性的宏觀經濟政策,為此也付出了一定的經濟增長代價。

  就當時的全球經濟形勢而言,一年多來國內通脹走勢中,顯然存在國際因素。如果支撑通脹的國際因素繼續存在並走強,那麼旨在抑制通脹的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力度就會強化許多。萬幸的是,西方金融危機及其引起的國際市場環境的劇變,短期內極大緩和了全球通脹壓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促成了許多重要資源的國際價格大幅度回落。這個新的國際背景給了中國貨幣政策的靈活運用帶來了更大空間。

  再則,全球金融危機幫助中國避免了“貨幣升值綜合征”。“貨幣升值綜合症”是國外學者對日本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歷的概括,即“日元升值綜合症”。日元在出現持續性的貿易順差後,面臨不斷升值的壓力,而在日元逐步升值的背景下,貿易順差繼續存在,從而出現貨幣升值與貿易順差長久並存的局面。

  另一方面,貨幣升值預期伴隨著本國資產價格上漲的預期,二者相互促進、加強,導致本國資產價格暴漲,包括土地價格、房屋價格、股票債券等證券資產價格。資產價格的暴漲推動了泡沫經濟的形成,泡沫經濟顯然不可持續。當泡沫破滅,國內主要金融機構的生存性和經濟增長的活力將受到嚴重衝擊,隨後不得不面臨長期性的艱難調整。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