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這樣的“孔子”不離奇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3-12 11:04:12  


 
  實際上,儒家的“仁愛”之所以遭人詬病,就因為這種愛,是有差別、有等級、不平等的。主張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平等相愛的,是墨家。那種無差別、無等級、都平等的愛,則叫“兼愛”。如果兼愛和仁愛都是平等的愛,如果“仁的根本含義”真像秋風先生所說的那樣,是“人人平等相待”,墨家何苦要反儒?

  很清楚,開啓“平等之門”的,只可能是“非儒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孔子則只能在這扇大門前徘徊、猶豫、糾結。是的,作為當時最偉大的思想家,他不可能一點都意識不到平等的重要性。要知道,那可是人類的共同價值。但是,作為封建禮治最堅定的捍衛者,他又不能不維護等級制度。這是他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

  何況孔子還有一道無論如何也邁不過去的坎兒,這就是“君臣父子”。君臣父子,尤其是君臣,怎麼會是平等關系,又怎麼可能平等呢?變成“哥們”麼?秋風先生說,是平等簽約的雙方。哈,那又何必叫“君臣”,叫“甲方乙方”得了!

  其實就連秋風先生,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即“稱臣必須俯首”。用他的原話說,就是“一個人俯下身來對另一個人說,我把我的人身交給你,全心服侍你”。這,難道還是平等?所以,孔子也只能提出,君臣雖不平等,卻必須對等。君不能只有權利,沒有義務;臣也不能只有義務,沒有權利。至少,你得客客氣氣,我才兢兢業業,也就如此而已。這離“平等之門”,只怕還遠著呢(孟子離此門比孔子更近,暫不討論)!

  更何況,我實在無法想象,在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裡,有哪個真正自由的人,會心甘情願地向另一個人叩首稱臣。反正我是不會的。我寧肯沒有那賜予的土地,寧肯一無所有地四處流浪,哪怕“冬天的風啊夾著雪花,把我的淚吹下”!(2011年03月11日18:28南方網)

鏈接:

秋風:你可能不認識的孔子

  天安門廣場旁邊、歷史博物館北門樹立了一尊面向長安街、天安門的孔子雕像。此事很自然地引起人們對孔子的關注,以及爭議。

  毫無疑問,只要是中國人,只要上過小學,都認識孔子。但孔子是什麼樣的人?人們的看法恐怕高度分歧:

  上了年紀、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很可能以為,孔子是鼓吹複辟奴隸制的反動分子。

  知識女性聽到孔子,可能馬上聯想到“惟女子與小人為難教也”,會覺得他是個令人厭惡的男權主義者。

  關心自由的人士聽到孔子,很可能聯想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會認為孔子鼓吹等級制和專制。

  熱愛市場的人士馬上會聯想到“不患寡而患不均”,會認為孔子鼓吹平均主義,據說,中國的平均主義觀念和制度源遠流長。

  在過去十年中接受教育的年輕人很可能客氣地認為,孔子是一個思想家、教育家,好象他鼓吹“和諧”,但他離這個時代似乎過於遙遠而無幹了。

  我不敢說各位的聯想、想象不正確,我也曾有過上面某些看法。但這些年來研讀《論語》、研究西周、春秋歷史後,我形成了新認識。一幅全新的孔子形象逐漸浮現,這形象讓我本人也大吃一驚。且容我向各位描述這位你也許非常陌生、從來不會想象到的孔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