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系統性經濟風險倒逼深層次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4-02-05 09:15:59  


中國決不能滿足於經濟規模的表面擴大,而應密切關注不斷累積的系統性經濟與金融風險。
  中評社北京2月5日訊/最近10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成就確實舉世矚目,但站在全球頂尖層面的金融競爭與產業變遷的角度來看,顯然並沒有太多值得我們驕傲的理由。因為中國取得的經濟進步,大都表現在體量上的擴張,“效費比”比較低。在表征經濟與金融強國的核心能力方面,我們與主要競爭對手美國的差距依然全方位。例如,由於掌握儲備貨幣發行權,使得美國在全球經濟深陷衰退泥淖時,依然能夠獨享金融紅利。

  應密切關注系統性經濟和金融風險

  證券時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在經濟可持續發展越來越依賴於資源和技術的今天,像中國這樣的特殊大國決不能滿足於經濟規模的表面擴大,而應密切關注不斷累積的系統性經濟與金融風險。

  中國經濟在逐步告別人口紅利、“入世”紅利和國際產業轉移紅利之後,未來十年的增長動力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中國也許能在5年內將經濟規模做大到與美國比肩的水平,但業已出現的部分領域突出問題使得我們必須格外警惕可能遭遇的諸多風險。繼續放任在製造業基礎不很鞏固且金融體系並不健全的情況下,就將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風險極大的房地產領域,繼續放任地方政府飲鴆止渴式的增長邏輯,不切實加大金融風險管控(包括對以往是監管灰色地帶的影子銀行的風險管控),則不僅難以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真正轉型,亦很難承受得起一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的衝擊。

  如今中國面臨的內外部風險一點也不比當年的日本小:依靠信貸擴張引致的經濟增長模式再難持續,產能嚴重過剩,投資結構不合理,資產價格泡沫隨時可能破滅,債務鏈條由於經濟增長動力衰減而面臨斷裂。

  以往一直認為債務危機離中國很遠,但是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爆發債務危機的風險度,一點不比美、日等國低。有研究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全社會的債務總額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5%,如果這一數據較為準確,意味著中國的債務杠杆率已經高得離譜。記得兩年前,還有人樂觀預期:中國的債務水平遠較日本和美國低,且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也高於美日兩國,因此,儘管中國日漸放大的債務雪球會對經濟肌體有所損害,當不至於演變成大規模的經濟危機。但隨著中國真實債務信息的不斷披露,筆者發現,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本身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債務大國。中國靠“借改革開放的新債”發展經濟的成本足以衝銷掉經濟增長的收益。

  這些年來凱恩斯主義特征明顯的宏觀調控已經證明:即使是有效的宏觀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經濟增長的誘導因素,本身並不構成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一般情況下,經濟即使受到外部衝擊,也不可輕易啟動刺激計劃。決策層尤須保持相當的理性,適度控制財政與貨幣政策工具的釋放。各級各地政府如果撇開中國經濟轉型的宏觀大略不顧,在沒有對宏觀經濟進行徹底體檢並拿出有效應對藥方的情況下,動輒舉起投資大旗,注定是次優決策。

  中國目前的兩部類經濟,即製造/出口型經濟和聚焦高科技/消費者的新經濟在整體棋局中的地位存在顯著的不對稱。長期來看,後者佔中國經濟的成分至少應達60%,才會引致經濟成功轉型。如果現有的經濟政策目標導向依然立足維穩,將會放大系統性經濟風險。因此,面對風險管控成本不斷升高的現狀,中國必須按照有效經濟增長的基準對經濟結構進行換血式改革,盡快提高貨幣政策的投放的主動性與精准度,控制地方債風險敞口的持續擴大,並設法提升金融市場主體的免疫力,否則中國經濟有可能跌入低質低效高風險的不確定周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