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幾個尖銳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5-03-08 09:51:36  


 
  進入2015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風聲頻傳。在2014年初,監管層便曾嘗試推出發行改革,最終以亂象收尾,顯示出對於這類“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行政力量的單方面動作並沒有取得良好效果。但當時市場低迷,人氣不旺,IPO開閘帶來的資金分流效應也令改革進入存量博弈狀態,推進起來格外艱難。隨著A股藍籌自2014年7月起快速回暖,推動股指節節攀升,吸引增量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改革的最佳窗口期已經打開。據了解,證監會已基本確定將IPO發行審。

  核權下放給交易所,將此作為簡政放權的具體措施向中央作出交代。放權時間有待最終決定,有兩種可能:一是6月份全部放開;二是上半年放開再融資,下半年放IPO。有理由相信,IPO註冊制改革有望在2015年年中取得實質突破。

  相比之下,資金流通渠道改革與資本項目開放改革可能就不會這樣迅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實質是中國存在一批財務軟約束主體,資金流通中間環節太多導致效率存在問題,但這並非金融問題,更多是財政與政府治理問題,對症下藥則需改革現行財稅體制,增強對各級政府及相關經濟主體(國企、城投平台與地方納稅大戶)的財務約束,尤其要將政府財政納入法治的監管框架裡來,依法理財,依法行政。

  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開放是國內爭議最大的金融改革領域。爭議的焦點不在是否應該人民幣國際化,而是在人民幣國際化速度和時序上。贊同加快改革者認為,中國經濟已深入參與全球化,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這既是中國的經濟目標,也是中國的政治目標。反對加快改革者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質是資本項目自由化,當國內市場制度建設還未準備好的時候,過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必然要求資本賬戶的完全開放和資金自由流動,從而引發跨境資金大量流動,可能會造成房地產泡沫、股市泡沫、貨幣急劇升值,或者不受控制的資本外流、海外洗錢等現象,給中國帶來一系列金融風險。在激烈的爭議之下,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至今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不過在我們看來,與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相比,人民幣國際化實踐已成為一塊短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要與中國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地位相適應,中國的結構調整和產能過剩也需要開放資本項目管制,為人民幣資產保值增值服務。如果開放資本項目管制對海外眾多國家央行增持人民幣資產無疑具有巨大的推動力,也將為信貸資產證券化開辟了海外新市場。實際上,相比歐美因消費形成的政府債務,中國各級政府為基礎設施投資形成的政府債券無疑更具有投資價值。我們認為,開放資本項目管制並無損人民幣的幣值穩定,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前景將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支撐。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完全可以對海外人民幣的流入流出進行管理,避免對國內金融市場造成過多的衝擊。

  值得重視的是,中國正在大力推動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2,必須借助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潮才能實現。2015年的金融改革與中國的對外發展戰略有重要關係。2014年中國推出了“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銀行等一系列對外發展戰略,這些發展計劃被外界統稱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實施這一計劃不僅需要中國金融機構的大力參與,該計劃本身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的金融資源則是推動計劃落實的利器。要推進落實這些發展計劃,中國必須以更加積極的姿態來推動配套的金融改革。

  2 中國官方並不認同中國存在政府推動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這裡使用這個概念,是指中國不斷加大的對外投資、金融資源輸出、企業“走出去”、產品輸出等客觀存在的經驗現象,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之下,上述現象未來都會加強。因此,中國雖無“馬歇爾計劃”之名,但有“馬歇爾計劃”之實。

  進一步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場建設已是大勢所趨。在我們看來,金融市場在2015年可能會有不小的變化,不少金融產品都將在2015年正式出台(如首個場內期權產品上證50ETF期權上線,這是中國基礎性金融衍生產品體系繼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之後的創新),新三板市場建設和交易將更加活躍(如新三板競價交易、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轉板等方面的制度在2015年將逐步完善),這些變化將會吸引大量資金進入金融市場,對於活化資產、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在中國經濟新常態轉型的路上,必須完成也有條件完成的一個領域就是金融市場建設。只要金融市場建設起來,中國大量隱藏在民間的資本,就能夠用各種渠道進入金融市場,其效果必然可期。

  中國金融市場的建設與管理如何平衡?這是金融監管部門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現在國內有一種傾向是金融市場管理談得多,但建設談得少,由此導致的情況就是,管理上越來越緊,建設越來越不足,創新突破越來越少。這樣發展下去肯定不行。沒有建設和開放,就沒有金融市場,如果沒有市場,管理還有什麼意義?縱觀全世界的金融市場發展,都是先建市場、讓市場發展起來再說,出現了問題再完善,在完善中實現管理。如果只是奢談管理和風險,這是典型的紙上談兵,空談誤國,會貽誤發展時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