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國不會發生恐慌性資本外流

http://www.CRNTT.com   2015-08-17 07:00:49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近幾天,人民幣匯率貶值4.6%,創下歷史紀錄,成為當前中國乃至世界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也引發人們對中國資本外流的思考甚至擔憂。

  環球時報發表中國光大銀行研究員王衍行文章認為,對中國資本外流的思考、擔憂是必要的:理性的思考會展示實力、信心,善意的擔憂將聚焦問題本質、激發解決難題的力量,但恐慌只能帶來混亂。

  文章分析,從國際上看,人民幣相對其他貨幣更為堅挺。近年來,一些新興經濟體和大宗商品生產國的貨幣出現大幅貶值,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於全球多種貨幣表現較強。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測算,2014年以來,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10.28%和9.54%。匯率的水平主要取決於經濟的基本面,中國經濟的前景在全球仍然被看好。今年上半年,雖然形勢複雜,困難和挑戰也很多,增速略有下滑,但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7%的增速,7月份主要經濟指標總體上延續了6月份企穩向好的態勢,經濟運行正在出現積極變化。同時,中國外匯儲備充裕且穩定,財政狀況收支良好,金融體系運營穩健,境外主體在貿易投資和資產配置方面對人民幣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這些基本面決定了從長期看,人民幣仍然是強勢貨幣。

  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已成必然趨勢,毋庸諱言,死水必有毒,以前的固定匯率看上去很穩定,但是實際上它是在積累問題、積累矛盾、積累不均衡,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一定是不可持續的。固定匯率往往會導致企業缺乏憂患意識,不能清醒認識到自身不足,自我陶醉,自我封閉,逐漸失去對市場變化的感知力和判斷力。中國企業到了適應變化的機遇期,若執迷不悟,必將步他人之後塵,則永無獨立安定之日。

  戰略上的資本外流無可厚非,中國已經成為資本大國,為增強抗風險的能力,優秀的投資力量一定要滲透到世界各國,這是必然的選擇,中國企業尚處在多元化國際投資知難行易階段,只有抓住國際投資的本質,才不會流於形式、草率行事,隨著中國企業管理國際投資水平的提高,能知必能行,一些中國企業已經展示了最佳實踐,令人稱道。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必然加快多元化國際投資進程。

  文章指出,中國不會發生恐慌性資本外流,經濟的基本面決定了我們對人民幣的底氣,可以說當經濟中其他因素和困難積累起來的偏差得到校正之後,人民幣將會進入更為健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