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北京專家:台灣民意制約兩岸關係 要化解

http://www.CRNTT.com   2012-08-27 00:08:08  


表1:台灣民眾身份認同
表2:台灣民眾統“獨”認同
 
   從兩方面入手破除認同障礙

  台灣民眾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現實的考慮是台灣能從兩岸經濟合作與交流中獲得收益。對大陸方面來說,兩岸經濟合作不僅解決了自身一定的投資、產業調整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希望藉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共同的經濟利益培植兩岸共同體意識,以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經濟學者認為“共同的經濟利益是共同體賴以立足的前提。將不同的區域利益納入國族經濟的主導框架,正是孕育人們共同體意識的關鍵所在”(7)。為此,大陸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措施,甚至提出了“讓利說”、“犧牲說”,如溫家寶總理曾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為了台灣同胞的利益,我們願意做出必要的犧牲,比如說大陸與台灣的貿易,台灣保持多年的巨額順差,即使這樣,我們對台灣還是放開市場。”(8)這些工作也的確收到效果。例如在影響台商投票意向上,境外媒體在2012年台灣大選後分析道:“此次大選,返台投票的台商20萬人。台商代表的不只是一張票,也包括他的家庭成員,動輒十來張票。馬英九以近80萬張選票成功連任,當中台商和他們的家人佔了多大比重,我們無法細究,但是佔有率不容低估。因為台商是兩岸在‘九二共識’下,開放經濟交流的既得利益者。”(9)

  然而,在大陸方面關注的有關台灣民眾對中國意識及兩岸統一的認同度上,“惠台讓利”的效果目前仍未顯現。島內多數民意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比例逐年下降,自認是“台灣人”的比例卻逐年上升,據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民調,從2007年以後起,自認是“台灣人”的島內民眾人數開始穩定超過自認“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人數,即使國民黨上台執政後也未能扭轉這種趨勢。而自認為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比例到2011年已經下降至3.9%。在統“獨”傾向上,“廣義維持現狀”(即“永遠維持現狀”加上“維持現狀再決定”)一直佔據民意主流,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主張“永遠維持現狀”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近四年中卻大幅上升,從二成左右升至近三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