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秦輝:中國歷史的延續與斷裂

http://www.CRNTT.com   2010-10-28 08:36:15  


 
  其實真正要說1949 年以前,中國的政治分裂說透了也很簡單,根本就不在土改這個問題上。當時在土改這個問題上,站在國民黨一邊的有非常激進的土改派。但是站在共產黨這邊的,也有根本就不認為應該搞土改的。但是為什麼會有這種分歧呢?最基本的就是1949 年時候的中國,贊成不贊成國民黨的一黨專政、獨裁腐敗?贊成一黨專政的就站在國民黨的旗下,當時共產黨是打民主旗號的,是打多黨制旗號的。在抗戰後期,毛澤東還說過他講的民主不是指的蘇聯式的民主,而是指的美國式的民主,說蘇聯式民主雖然也很好,但是太高了,我們還夠不著,我們要的就是美國式的民主,而且他說美國最好是多多干涉中國的內政,向蔣介石施加壓力,實行多黨制,實行議會制,甚至還發表過一篇社論,.希望每一個在華美軍士兵都成為民主的宣傳員.,這是延安《解放日報》的言論。

  當時真正的分歧就在這兒,為什麼梁漱溟先生這些對土改不感興趣的人會擁護共產黨呢?當然他徘徊了一段,最後還是選擇了共產黨,原因就是他們這些人對一黨專政不滿。為什麼CC 系儘管支持土改,而且主張在土改問題上跟共產黨競賽,但是還是極端反共的?原因就是他們是贊成一黨專政的,當時中國的分歧就是在這兒。至於中共掌權了以後,好像忽然間就認為這個民主是一種邪惡的東西,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在1949 年以前不是這樣說的。所以我說這個變化並不是始於1949 年,就國家權益而言,大家知道1928 年國民黨說他們要搞一種新外交,就叫.革命外交.,國民黨經常把革命掛在嘴邊,說這個外交就是要改訂新約,收回利權。儘管這個外交只有短短的幾年,因為抗戰以後情況就改變了,革命外交就變成了戰時外交了。但是在這幾年之內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跟幾個主要列強,首先是美國,都簽訂了契約,基本上把在華的經濟特權給取消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海關制度。這一點應該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沒有海關制度,無論是工業化還是政府的財政都不可能有基礎。大家知道在抗戰前,國民黨的中央財政,南京政府的中央財政是不靠從農民那里取得的,田賦當時是不列入中央財政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關稅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支撐了中央財政。當時田賦是作為省級財政收入的,抗戰以後才變化。

  大家知道在抗戰以後,平心而論,雖然中國抗戰的軍事表現無足稱道,經常打敗仗,但是中國的堅決抵抗,沒有投降,還是贏得了世界的尊敬。而且交戰雙方當時都標榜要跟中國友好。當然了,日本方面所謂標榜友好是假的,因為他們所謂友好的對象是偽政府,但儘管這樣,他們還是在形式上廢除了領事裁判權,交回了租界。英美當然也是,都爭前恐後的宣布廢除一切在華特權,放棄租界。而且大家知道在二戰期間,雖然中國當時實際力量並不強,但是在一些列強的支持下,當然這些列強也有自己的考慮,不管怎麼樣,中國的國際地位的確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中國在抗戰結束的時候成為聯合國的五個發起國之一,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所謂的安理會五強,五個常任理事國,那是1944 年就定下來了。而且在這之前幾次列強會議中,包括華盛頓會議,開羅會議,都把中國作為幾巨頭之一請過去。我們現在講中國在安理會的地位,大家知道德國、日本經濟上都很強,但是他們一直進不了,中國之所以能進去,就是在1944 年那次機遇。

  僅僅從領土上來講,1945 年以後中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收回了很多周邊地區的領土。其中很典型的就是收回了中緬邊界的相當一部分土地,雖然不在法理上,但是事實上這些土地當時是在中國軍隊的控制之下的。而1945 年抗戰結束以後,中國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國有資產,主要是社會主義蘇聯帶給我們的。蘇聯出兵,他的要價是很高的,要奪回沙俄全部的在華權益,其中就包括我前面講的旅順、大連,那個時候都是蘇聯的殖民地,包括中東鐵路,包括新疆很多蘇聯的礦山。但是這些東西1949 年以後我們也沒有收回,直到1954 年才收回。1949年的時候我們還有一些領土沒有收回,比如香港、澳門,一直到鄧小平時代,甚至是江澤民時代才收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