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秦輝:中國歷史的延續與斷裂

http://www.CRNTT.com   2010-10-28 08:36:15  


 
  但是抗戰以後,中國一度控制了這些地方。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遠征軍的活動,遠征軍占領了這些地方,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當地親中國的地方勢力,包括漢族土司。漢族土司在抗戰一開始就宣布歸附重慶政府,當時就被國民黨任為少將,他的兩個兒子也都當了國軍的軍官,地方基本上就納入了管轄範圍之內。由於這兩個原因,實際上抗戰後這些地方都在中國的控制之下,至少是在中國軍隊的占領之下。網上這篇文章就說這完全是胡扯,說中國根本沒有控制過這些地方,因此中國沒有放棄一寸領土。他引了很多材料,但是我現在不想引用那些,我只想引《人民日報》,你看看《人民日報》是怎麼說的。1957 年周總理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講解中緬邊界問題上講,他說緬甸要求我們從1941 年線以外地區撤兵,我們當時控制了這片地方,為什麼說是控制了呢?因為1952年我們追繳國民黨的軍隊,進入了那片地方。也就是說在那之前,這片地方是國民黨占的,不是緬甸人占的,所以解放軍1952 年為了打國民黨也進到這個地方。但是後來緬甸要求我們撤退,我們就同意了,我們政府表示準備把中國軍隊撤出1941 年線以西的地區。這可是白紙黑字,而且不是什麼秘密文獻,這是《人民日報》登的,你怎麼能說中國沒有放棄領土呢?當時這個裁軍最終在1956 年年底之前完成,我們從緬甸那里取得了一個象徵的讓步,就是我們要求保有片馬、崗房、古浪這三個村子。為什麼要保有這三個村子呢?清末民初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片馬事件.,當時一幫英國人跑到片馬,結果引起了全中國的輿論嘩然,因此片馬成為了一個標誌性的名詞。當時中國政府就說不讓他拿回這片地方,可是這塊地方僅僅限於片馬三村,這三個村子加在一起也不過是10 多平方公里。而這一片在1941 年線以西的地區有4 萬多平方公里。我們在地圖上可以看到,就是在這個邊界上的一個小角,一個很小很小的地方,我們說只要這個地方給我留下,其他都讓給你了,就在這麼一個基礎上解決了這個中緬談判。

  大家知道實際上緬甸政府是很弱的政府,直到目前它對中緬邊界緬方一側的土地控制能力仍然是很弱的,這些土地基本上都在地方勢力的手中,而且這些地方勢力往往是親中國的,包括去年的果敢地區。這些地方即使割給的緬甸,緬甸政府仍然控制不了,結果中國政府採取了一個辦法,我們出動軍隊把國民黨軍隊趕走,把這片地方交還給緬甸。關於一點,我們2007 年採訪過退休的當時雲南省公安廳廳長,他當時是中緬邊界談判時代的中方秘書組組長,他就很明確的講,他說1952 年搞邊防的時候,那個時候密支那那片地方是國民黨的軍隊在那里駐扎,他說緬甸官方幾乎沒有控制邊境的能力,控制邊境的其實是國民黨。後來我們要出讓這片領土就碰到了兩個問題,第一是當地的土司不幹,姓楊的土司親國民黨,其實就是果敢的土司,第二就是那里由國民黨軍隊駐扎。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根據緬方的要求,我們出兵把殘軍趕出20 公里,把蔣軍總部趕到瀾滄江邊,把這片地方騰出來交給緬甸。

   我們不可能根據我們現在跟國民黨畫的地圖不同,就說那是我們丟掉的國土,當然不能這樣講!但實事求是的講,的確有一部分領土是1949 年以後丟掉的,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所謂的國家主權的恢復,或者說國家權益的恢復,1949 年以後的確有進展,這應該承認。道理很簡單,不管哪一個黨執政,1949 年以後起碼國家是一個革命統一的局面,比起之前戰亂的局面,多少說話的力量要大一點,這一點應該是沒有問題。所以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這種變化對中國國家權益的恢復當然是有正面作用的。但是這個正面作用在1949 年的時候並沒有體現出來,在1949 年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在這方面其實是沒有什麼進展的。

  這個是當時三區革命的時候,所謂東土耳其斯坦人民共和國發行的貨幣,郵票,他們的帽子。當年的東突符號現在也在用,這個東西是有繼承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