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兩會”議政新風 中國式民主邁大步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兩會”事關國計民生,備受矚目,而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說實話說短話蔚然成風,甚至出現“搶話筒”發言的情況,交際式應酬式語言被“節約”掉了,爭論見諸醫改、教改、環保、反腐、養老、城鎮化等熱點議題;踴躍的發言潮背後,是“兩會”日漸成為凝聚改革共識的平台,是“兩會”開放度越來越高,是政治權利得到充分尊重的議政氛圍漸趨濃厚。“兩會”應呵護好這種新風,大步推進“中國式民主”。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觀點有幹貨”體現兩會新風

  “兩會”上的交鋒頻頻出現。   關於房地產調控,有人力主“限購不如限價”,有人針鋒相對:“調控的目的是房價平穩,不能大起大落”;關於食品安全,有人認為“源頭在農業”,農業問題使得加工企業防不勝防,有人反問:“以我國農牧民當前的知識水平來看,他知道能往原料奶裡添加東西?真正該痛恨的是“喪了良心的企業”。   類似的公開爭論見諸醫改、教改、環保、反腐、養老、城鎮化等兩會熱點議題。除此 …【详细】

找到改革“最大公約數”

  醫保全覆蓋後怎樣再提升?異地高考破題後如何保障公平?今年全國兩會上,改革再次成為關鍵詞。“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代表委員爭相為改革獻策建言,努力讓兩會成為凝聚改革共識的平台。   小組討論時,有代表說,過去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變成了問題,這是改革的成就之一,體現了中國社會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進步。比如,政務公開、預算透明甚至是火車票發售、農民工子弟上學,都是新問題。也正 …【详细】

兩會需加強議題創制功能

  作為中國政治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長期以來一直低姿態運行,配合著執政黨的決策行動。儘管這種低姿態運行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議行合一”,降低了各權力機構之間的相互制衡,提高了體制運行的效率,但是重要制度的“空轉”不僅沒有實現制度設計者的預期,而且失去了廣大社會公眾的信任,人大一度被稱為“橡皮圖章”,政協被稱為“清談館”,它們存在的意義更多是程序性和象徵性的。   然 …【详细】

“你”若不稱職,便意味67萬人缺席

  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近日在《人民日報》撰文談歷經10年兩會心得時說:城鄉約每67萬人分配1名代表名額,很不容易;也許小組多你一個少你一個問題不大,但是,你的不稱職就意味著67萬人的缺席,你的失語就意味著67萬人沉默;也許,多提一個提案、建議不會影響大局,但一個又一個腳印才會踩出堅實的道路。   “你的不稱職就意味著67萬人的缺席”,這話說到了被代表的民眾的心坎裡。全國民眾關注兩會,不僅因為 …【详细】

代表委員不是“來打醬油的”

  全國兩會已經開始,一些代表委員的建議也引了輿論的關注。如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四大節假日全國免費坐火車,另一人大代表、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周森則說,要力推慈善立法,每人捐一筆工資做公益。     如果一些建議缺少現實可行性,就失去了議政的意義。不能很好地參政議政,可以說是不稱職的體現。而不稱職,用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的話講,“意味著67萬人缺席”。朱在《人民日報》撰文稱,一個代 …【详细】

提案議案數量不是履職唯一標準

  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說實話、說短話蔚然成風,甚至出現了“搶話筒”發言的情況。交際式應酬式語言,被大大“節約”掉了。踴躍的發言潮背後,是政治權利得到充分尊重的議政氛圍,漸趨濃厚。   除了說,還有寫。代表委員們是否有提案議案,提了些什麼建議,一直就是兩會的焦點。有沒有提案議案,有多少提案議案,甚至被習慣性地當作代表委員是否履職的參考標準。   代表委員,是民意與行政之間的橋梁,是監督 …【详细】

別只顧“追星”而“荒”了民聲

  媒體報道,莫言、梅葆玖、濮存昕、鞏漢林、王安憶、梁鳳儀等知名委員一向備受公眾關注,3月3日是全國政協開幕日,大批媒體記者早早聚集到人民大會堂門前,希望能採訪到這些明星委員,但面對眾多媒體的追訪,越是知名的委員越是發揚低調的風格,各出奇招躲避媒體的“長槍短炮”。   作為國內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自然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然而,一向低調的新委員莫言出現在人民大會堂東門時,被記者的錄像機線纏 …【详细】

期待“兩會”湧現更多“炮手”

  曾就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洩題事件,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當面向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發難並直接要求其道歉,這是去年“兩會”期間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一年過去,這位被稱為“葛大炮”的全國政協委員仍然不改初衷,以其難能可貴的較真精神繼續發問。今年“兩會”前夕,葛劍雄到達北京,即向媒體拋出已被很多人淡忘的那次洩題事件,並表示自己還在等待教育部的答覆。   考試難免存在舞弊,可以說是教育領 …【详细】

兩會不妨改分組形式進行主題攻堅

  每年兩會,都會形成眾多輿論熱點,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然而,縱觀兩會討論的話題,食品安全、空氣地下水環境治理、醫療改革、反腐倡廉等等,似乎都是常年見諸報端的老話題。而會場上針對相關話題的討論,無論是問題現狀,還是應對之策,都讓人不免有老調重彈之感。   當然,代表、委員們討論的議案、提案,必定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然而,之所以會讓人感到重複,更多的原因或許不是話題本身,而是老問題始終得不到 …【详细】

兩會也是一種民主示範

  開微博的代表委員們,估計得有些心理承受力。幾千人的大會上,你提了什麼建議,發了什麼言,說了什麼話,除非被記者逮著了,一般不太會被廣而告之。即便是被傳統媒體報道,通常也是單向度地傳播,不認可你觀點的人,很難和你面對面地辯論;極端的反對者們,也不會指著你鼻子罵。微博不同,它會迅速被傳播擴散,“好事者”還會直接評論、責難甚至謾罵。這多半會讓一些人不適應,憤怒和委屈:我沒說錯什麼呀,怎麼就遭罵?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