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7年4月號,總第11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開放大陸遊客入台的現實條件與未來影響

  我不知道消息是否準確,但是我聽到現在在台灣,已經到處都是大陸遊客了;不管你開放不開放,人家已經去了。國家旅遊局還希望做成三高,就是品質稍微高一些,我們也希望,但是服務業不容易做到整齊劃一,因為服務業都是各有檔次的。就是我們所做的一般旅遊,也都是有高品質的,中檔的,且大部分還是屬於中低檔次的。如果人為地想控制到讓高檔次的客人到台灣去,那麼繞道第三地的大陸居民赴台旅遊,肯定控制不住。因為平均利潤率有這麼一個規律,肯定存在著一個水平。就像我們當年開放赴日旅遊的時候,一開始就是一萬二,當時覺得日本離我們這麼近,文化又這麼相近,沒有異域特色,價格卻這麼高,所以就一直推得不好。一直到赴日旅遊降到六七千、五六千,赴日旅遊才有一定的規模。

  所以我覺得價格、人次問題,我們在思考的時候不能太主觀,畢竟要符合市場的需求。

  必須約束大陸居民第三地赴台旅遊

  而如果我們想把赴台旅遊搞得比較有序,能不能從台灣那邊控制第三地轉到台灣旅遊。就是我不管你從哪裡來,必須拿赴台證。不管你是走韓國還是菲律賓,我不去管你的路線,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大陸居民到台灣旅遊。現在又不直航,如果直航價格便宜,就有一定的優勢,能把那些轉道、繞道的都給卡掉。但是現在直航不了,還想與組織繞道赴台旅遊的業者競爭,並不容易。雖然他們那種做法在大陸不行,但是台灣接受,入台的手續也是完備的,是台灣認可的。如果不卡住這個,你就是陽春白雪,而人家有了規模就會有效益。


  馮卓志:要充分發掘台灣特有的旅遊資源

中國海峽旅行社總經理馮卓志

  非常感謝台灣最大的平面媒體《中國時報》和在兩岸四地都富有影響力的《中國評論》,為我們搭建這樣的平台來探討赴台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我這些年也思考過,從自然條件來說,台灣與海南島的區別並不是特別大,但是為甚麼大陸那麼多人希望到寶島去看一看?我覺得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對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郭偉峰社長講過,通過媒體引起兩岸觀光業對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這個特殊商品的內在東西的重視。我覺得,對於赴台旅遊這個產品來講,確實是有它的生命力。這個生命力來講,是歷史、血緣等等因素造成的,是老天爺也好、人為的也罷,總之是留給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一筆巨大的財富,也是島內罕有的不能向外轉移的產業。

  台灣觀光業在服務的硬體、軟體上,條件都不錯。但是我覺得,這還不是重點。我認為,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這個特殊產品,確實很獨特。就與中國大陸的人到歐美旅遊,完全不同;與到澳門、香港旅遊也完全不同。這種不同點,對於我們將來包裝赴台旅遊這個產品,實際上是起一個指導的作用。

  第一,從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算起,兩岸隔絕了一百年。

  第二,兩岸的社會發展走了不同的道路。而差異性,就產生了旅遊的動機。

  第三,其實中華民族近代史的一個連接點,就在台灣。肇公講了一句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話,就是台灣比大陸還中國化。這個說法是有其道理的。

  第四、兩岸的很多文化資源,其實是有一種深刻的心理共享的。比如原存北京故宮的大量寶物,在抗戰時期為了避免被日本搶走,輾轉一萬多里,最後落戶台灣故宮。這些東西,都是兩岸近代史的聯接點。這種心理共享,也是吸引大陸遊客前往台灣的重要因素。

  第五、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很特別,應該發掘。大陸民眾多數對台灣有多少民族並不清楚。現在台灣有十三個民族,共有四十多萬人,他們的民族特色很特別,應該將之發掘出來,這個在大陸是難以看到的。

  第六、中國傳統的文化可以在台灣看到。大陸前幾十年由於極左思想的影響,將很多的民俗、民風當成四舊給破除了,現在正在恢復。但是原汁原味的傳統民俗在哪裡?很多在台灣保留了下來。比如媽祖巡禮,媽祖的故鄉在大陸湄州島,但是媽祖的慶典最隆重的在哪裡?是在台灣。有些民俗的東西,在大陸已經看不到了。

  台灣地區人民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平均的生活水準還是明顯高於大陸。而好山好水,我就不多說了。

  我認為,要想讓赴台旅遊能夠可持續發展,台灣旅遊業者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問題,發掘這些台灣的豐富旅遊資源。

  余利敏:

中國青年旅行社出境旅遊公司港澳台中心總經理余利敏

  我聽了大家的發言,也很受啟發。借鑒港澳旅遊市場的經驗,我想談兩點。

  第一點,就像剛才房總和陳總講的,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畢竟是一個市場,也存在著其他目的地的競爭。所以如何適應市場,做出市場可以接受的產品,這是一個關鍵。

  以港澳市場為例,有中低端的,也有高端的。關鍵一點,是兩岸業者應該一起努力,做出一些性價比比較高的產品。是因不同遊客的需求,做出成色不同的性價比很高的產品,這樣對可持續發展可能會有幫助。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持續的推廣。今天台灣業界同仁都講了,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如何把這些信息準確地傳達給消費者,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大家都準備好了,但是客人並不知道,祗知道找那些經過第三地的小旅行社,這樣這個市場肯定一開始就會亂的。

  所以我們希望雙方在一開始的時候,在推廣這一塊,多下一些功夫,引導客人選擇你想推廣的產品。比如你可以引導遊客選擇性價比比較好的產品,到有意思的地方,而不要整天坐在車上。

  路野:從台灣情結入手設計路線

中信旅遊總公司總經理助理路野

  說到兩岸情結,在去年參加海峽兩岸旅展之前,我經常說這樣一句話,就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台灣的土地之外,我都踏遍了,搞旅遊的嘛。去年,我終於把這個願給圓了。

  無序競爭會迅速惡化市場
  缺乏資源也難以持續

  台灣市場開放大陸居民旅遊,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有我這樣的一個心態。尤其是我們這種出生在五十年代的人,這種情結比八零年代後出生的人,可能更強烈一些。

  當時在台參加旅展的時候,我們也與島內同仁商談過,說大陸居民可以赴台旅遊,這個市場很廣闊,但這並不是說就是十三億人的市場,並不是說大陸十幾億人都要去。

  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不是一錘子的買賣,回想一下大陸公民出境旅遊走過的這些路,我們可以看到,比如說到東南亞旅遊,開放的時間並不長,也就是十年的時間。當時大陸居民比較願意去的是新馬泰,現在這個市場已經很亂了,已經沒有辦法去操作了。我想很多正規的旅行社,都從那個市場逐步撤退,至少規模在萎縮。十年前我們就有東南亞部,專門負責新馬泰市場,現在我們這個部已經撤銷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