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9年1月號,總第133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民進黨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

  李登輝當年需要一批人鬥非主流派,剛好民進黨這批學運世代被引薦,他們命運都不錯;也許就是因為命太好,阿扁不小心執政,讓他們就搭直升機上去,沒有很多機會接受磨練,所以未來他們能不能禁得起考驗,還要再觀察。

  現在我們看第四代。阿扁身旁至少有童子軍,謝長廷身邊有人嗎?你說新潮流打群架,至少都還有一群人在打,謝長廷就是一個,他就是神。民進黨那些新世代,很多都是很勢利加進來的,這與我們看到白色恐怖因理想而抗爭那群人完全不一樣,台灣未來要由他們來領導嗎?

  翁明賢:謝謝正鋒兄,讓我們聽到許多對於民進黨的批判,以學者的身分觀察、瞭解民進黨的思考點與看法。

  許淑芬:民進黨應把爭取權力放一邊重新思考甚麼是現在的路線


台灣智庫財經部主任、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許淑芬


  謝謝中國評論給我這次機會,在1025大遊行隔天,重新審思這些問題。有些話,好的由致政講了,壞的由施老師講了,我提出一些原則性思考問題。

  我覺得民進黨現在的處境在於要走甚麼樣的路線。不管是政治民主化或社會運動,台灣這20年來一直無法彰顯的是,台獨路線或社會運動中不同經濟主張的路線。過去民進黨未執政之前,我認為這兩條路線是錯亂性的交錯,不小心太早成真,民進黨拿到執政權;再經過8年之後,民進黨要再思考該進行哪一條路線。

  我的意思是說,無可諱言,做為一個台灣人,在民主化的過程中,以“國家認同與尊嚴”來突出路線、或用國民黨的壓制、中國共產黨的一些做法來動員、甚至獲取政權,這是個很有效的辦法,歷史也證明這是最快速累積至成功的一條路。民進黨經歷執政失敗、選舉的失敗,這條路線是否仍適合現在的情況,值得思考。

  另一個問題是,民進黨現在的期待為何?是在野黨、抑或是想要重新執政?我記得10幾年前,不論是政治民主運動、社會運動裡,大家對於執政、對權力的渴望迫切性沒有那麼強。可是當我們8年執政下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我們嘗盡了權力的滋味之後,一旦在野,就像施老師說的,很多人會很低沉,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還是會想要取得權力。我認為民進黨應該先把權力放一邊,重新思考甚麼是現在的路線。

  民進黨的無力感與危機感

  再回過頭說1025的遊行,回溯我們以前的集會遊行,不論是反憲法100條、憲改、反軍人幹政,每個運動都會有一個具體的訴求是當下的政府應該立即處裡的,甚至後來可以達到某些程度處理效果,那有助於運動往前推進,也讓人民感到他們站出來是有用的。但接下來,一個運動完了之後,你要讓大家覺得確實有往前推進,不然持續性的危機感,社會產生的是無力感。

  現在五院全在國民黨手上,立院要有3個委員才能提案,即使我們擬了許多好政策,包括退稅、兩岸協商監督條例等,也根本排不進去。也就是說,體制內所有的抗爭都處於無力的狀態,那麼群眾運動能達到甚麼樣的激勵作用?

  我擔憂的是,當所有體制內的力量都無效的時候,基本上做為一個泛綠陣營的領導者,如何在政治的場域或議題中,發揮影響力,把匯集的群眾力量轉變成政治上的成果,我認為這是民進黨目前最重要的挑戰。

  翁明賢:謝謝淑芬。這兩條路線之爭,從1025的遊行結果來看,確實面對抉擇關頭,而我們也看到執政黨反應也相當快速,馬、劉南下,說明政府施政不足會虛心檢討,但堅持方向是對的。換言之,也涵括了整個反對黨運動的能量,所謂的反黑心與自主權都已經有在做,而且也加緊拼經濟,這樣的思考把運動轉向經濟、而非其他的考量。

  我們也看到執政黨說要和在野黨主席進行辯論,也塑造蔡主席在野黨的地位,也欲把整個社會運動拉回體制內。剛剛淑芬說了,既然體制內反對無用,利用社會運動撼動執政黨,也確實是值得大家討論的方向。

  賴怡忠:民進黨的危機並未解除


台灣智庫執行委員、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


  1025算是形式上成功的遊行,這是民進黨把危機成功地轉換為對其有利的一個戰術操作。可是,民進黨的危機並沒有解除。因為會出現扁的問題對遊行產生干擾與影響。如果一個政黨已經成功完成對其支持者陣營的政治領導的話,就不太可能讓一個人、而且只是前“總統”產生這麼大的干擾效果,甚至會嚴重到可能讓整個遊行焦點失焦。

  這些現象表明,民進黨本身對於整個遊行的目的與目標是不清楚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為甚麼扁一個人就可以產生這麼大干擾的效果?實際上,從2008年520之後到蔡主席上台,民進黨支持者並沒有感覺到新的領導者或新的領導團隊,包括黨中央在內,有在實施一個有效的反對運動的政治領導,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陳水扁從830之前不敢講話、的確認為自己做錯事情,到後來因為看到基層民眾缺乏一個有效反對政治領導,所以他切入並奪取發言空間,才有辦法威脅到反對黨的“正港”領導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1025前民進黨面對這個遊行是充滿危機感的,這也是為甚麼830民進黨並未直接出面主導,但是在面對陳雲林事件的時候,他們認為有必須要出面主導的考量。不論民進黨本身決策如何,就1025活動的效果來說,民進黨的危機暫時解除,他們的操作也算是漂亮的處理,但是這個危機的根源並未被處理掉,而會繼續延伸。

  民進黨沒有認真檢討敗選的原因也還沒有找到未來的定位和方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回到最核心,民進黨本身在敗選之後一定要處理幾個很基本的問題:第一,敗選的檢討,即怎麼敗選的?第二,這個敗選的檢討本身有沒有被其支持者認同?第三,若有檢討、原因又被支持者認同的情況之下,在這個黨要重新站起來的位置是甚麼?也就是新的社會地位在哪裡?民進黨要代表誰?職責是甚麼?未來台灣社會主要的矛盾點在哪裡?

  但就事實來看,民進黨敗選的檢討還是傾向選舉的技術性操作,譬如說排藍民調、黨內部不團結等,都未深入核心。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為甚麼相較於8年前,會有那麼多人不再投給民進黨?就是因為黨內無法整合,才把問題檢討一直放在那個地方;而檢討後,是否被支持者認同,我至今也未看到。如果沒被認同,黨中央應該要下鄉到處去講,與支持者進行對話,尋求認同,讓支持者知道我們的檢討,也知道未來會往哪邊走。這是一個執政黨變成在野黨、要重新出發的基本功課,但我們沒有看到民進黨有這種努力。

  再來,就是民進黨新的定位問題。民進黨認為台灣的社會未來幾年會往哪走?設定好之後,才有辦法在社會矛盾點中,清楚找到社會理想與切入的角度。民進黨在台灣未來可以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對執政黨將採取甚麼樣的立場?再從這個地方延伸來設計政策。可是到目前為止,這幾個部分都還沒有很清楚的結果,或者說,民進黨是做了,但是我還沒有看到。綜合上述所言,我認為民進黨尚未整合完畢,這也是為甚麼政治領導無法展現,為甚麼扁議題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反響。

  民進黨要進行組織再造黨主席要培養新的政治領導者

  對民進黨來說,還要進行組織再造。面對現行的選舉制度,民進黨要如何改造組織?我知道有一些改造方式,譬如原來以縣市為主的黨部,改成以選舉區域為主的思考,當然會與既存組織產生相杆格的關係,可能被迫要做一些妥協。

  另外,民進黨如要在意識形態上重新整合及組織改造,還在可見的未來,發掘出誰比較有可能出來帶領?這不是比誰有能力或才幹的問題,而是需思考在既有的社會資源上,有沒有辦法把一些人在既有的政治歷練上,進一步提昇為新世代的領導者。這裡不一定是所謂的“新世代”,但是起碼在有新的代表出現時,民進黨有沒有思考用資源幫他往上推?

  實際上這與縣市長選舉有關。以民進黨現有的政治場域來看,要出現新領導者只有兩種途徑:一是立法委員,一是縣市長。縣市長選舉在2009年,以民進黨籍縣市長的資源,有沒有辦法撐到出現一個“全國性”的領導者?如果沒有辦法,那麼黨主席在培養新興政治領導者上扮演甚麼角色?現在人們多著重在黨主席如何帶領黨打贏選戰,反而比較少人談到黨主席這個機器在政治領導功能上的期待與處理。

  對民進黨的未來比較悲觀

  綜合起來看,我對民進黨的未來仍是比較悲觀。因為前面幾個都是關鍵性的問題。未完成自我檢討,就無法清楚得知民進黨未來在台灣社會上將扮演甚麼新的角色,組織再造的方向也就不清楚,間接影響到如何幫助新興領導者爬上來,還包括如何以現有的資源幫助和領導。

  以縣市長來說,民進黨現在資源就是有限,怎麼可能投注23個縣市通通全力輔選?有的是必輸的,這時就要給新進的人政治歷練、增加曝光度、扶植他的在地政治勢力;對於比較有可能會當選的地方,就要有4到8年後新的政治領導必須要由這些地方出來的期待,因此黨的選舉策略很重要。

  民進黨現在面對縣市長選舉,為避免初選的紛爭改採徵召,可看出民進黨想要尋求團結,但這也相對暴露出民進黨對內部整合的不團結,這裡隱含的問題,將會影響民進黨未來的組織再造。

  民進黨面臨的挑戰很嚴峻,組織再造很多工作都不明顯;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靠馬英九執政不佳來贏得政權嗎?也不可能。民進黨要重新回來,不僅要指出馬執政上的問題,還要展現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馬強,取得民眾信任。

  翁明賢:謝謝怡忠兄語重心長的建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