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二
2009年10月號,總第14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八八水災對未來台灣政局發展的影響(綠)

  政治上親美
  經濟上親中

  雖然民進黨一直批評馬英九走的是“傾中路線”,但從這次馬政府接受美國直升機救災而婉拒大陸直升機來看,馬英九其實是很親美的。

  馬英九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的取向是不一樣的: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上,馬走得很快,但在政治上一直擋得很緊。比如,七月初大陸提議開放海峽中線,讓民航機可以跨過海峽直飛,但當時馬政府的反應卻是死都不讓。從這裡可以看出,海峽中線還是馬政府的心理防線。既然一個多月前才表示死都不讓,現在碰到水災救援的問題,如果讓大陸直升機飛過來,對馬英九來講,心理的防線就會被瓦解。

  所以,馬政府此次接受美軍直升機,並讓美國的運輸艦到台灣來,其實是在作某種宣示,也就是在軍事或者政治上,馬英九還是比較親美的,而台海中線的固守,其實就是向美國保證他們親美的態度不變。就因這一年來,馬政府把經濟面向大陸,而政治上還是面向美國,使得它在親中或親美的路線中常會出現很嚴重的矛盾關係。

  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矛盾

  對於“傳統安全跟非傳統安全的矛盾”,我覺得馬政府還是把軍事、軍人、軍隊當成是一種應付戰爭的工具。所以,他第一時間並沒有想去調動軍隊來救災,甚至不願意去發布緊急命令。而且剛開始我們還可以聽到“國防部”人員說:軍隊是要打仗用的。這種把軍隊只是當成打仗工具的舊思維,經過輿論的抨擊之後,馬英九才改變態度,並正式宣示:以後救災要列為軍隊的重要任務。

  從這可以看得出來,馬政府的軍事觀念並沒有與時俱進。其實從冷戰結束以後,軍事議題不只是傳統戰爭議題,還包含所謂非傳統的自然災害、恐怖主義、金融危機等等,軍隊也要負擔起這些屬於非傳統安全的責任,這是軍隊變成一個新型軍隊的重要關鍵。

  當前新型軍隊有一個多元化的任務,他們不只是應付戰爭而已,應該有更寬廣的救災能力。可以想見,馬政府的想法可能還停留在冷戰時期對軍隊的看法,使得他們的救災不力,這也是傳統安全跟非傳統安全的矛盾所在。

  國民黨內部主流與非主流的矛盾會加劇

  從“國策顧問”林火旺開砲以後的情況來看,國民黨內以馬英九為主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表面化。馬英九上台後,很多功臣或當年選舉時有重要貢獻的人物,都沒有得到重用,因此,許多人藉由這次水災,開始全力反撲。

  這種反撲未來是否會繼續形成一股大的力量,甚至集結成攻擊馬團隊的力量,或進行黨內權力鬥爭,值得觀察。如果馬英九不能排除泛藍陣營那些非主流勢力的攻擊,甚至接受他們選任內閣的主張,就等於宣布馬英九提前跛腳了。所以,馬英九一定會擋,並依據自己的需要,決定“閣揆”或者“內閣”人選。

  我先提供這三個思考點,拋磚引玉,我希望這不是口水,而是比較有建設性的想法,或者對未來政局發展比較有前瞻性的看法。下面就請從顏建發教授開始。

  顏建發:台灣整體民意發生重大變化

顏建發

  謝謝中國評論的邀請。崑義講的三個矛盾是一種分法。我想這三個矛盾如果成立,最底層的還是台灣民意,這一次因為經過這麼多的抗議,才讓馬英九覺醒。實際上從整個風災的過程來看,馬政府最根本的問題是:他第一時間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才會有回答媒體時的態度,也就是覺得情況沒那麼嚴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