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考古不藏古的好傳統不能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7 10:58:41  


 
  這就像老師家裡擺一箱子粉筆,保潔員家裡到處都是卷筒紙等等,能申辯清楚,抖摟明白,還是越描越黑,拔出蘿蔔帶出泥,那就兩說了。考古學之父李濟曾言,凡作田野考古者皆不藏古董。這個傳統在中國田野考古界一直延續至今,被史學大家勞幹稱之為“百世不易之領導金針”。

  禁止文物系統內公職人員參與鑒寶、尋寶類節目,實際上就是對“考古不藏古”精神理念的戮力踐行,更是祛除鑒寶節目被賦予的妖魔化利益之魅的利器。從某種意義上說,祛鑒寶之魅也正是賦考古之魅的過程。常人以為,鑒寶與考古大略相同,實則兩碼事。鑒寶與考古之別,實際上是市場邏輯與文化邏輯的分別,是商人與學人的分別,是追名逐利與淡泊名利的分別。鑒寶重市值考古重“透物見人”,考古研究,面對的是大量的發掘品,看重的是器物的出土環境。讓出土器物回到它所在的“原生態”中,它們才會講出更多的故事,它背後有過的人的活動才會漸漸清晰起來,一旦脫離了這個環境,它的價值——學術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古物遺珍是民族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承載的信息極具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引導受眾正確欣賞古物遺珍,科學看待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持它們純粹的“人文”屬性,維護純潔的民族文化“基因”,遠離功利主義的浸染,是文物保護從業者的神聖職責。只有當文化取代價格成為關注的核心時,文物收藏才能回歸本質。所以,文物系統內從業者只有潔身自好、恪守“考古不藏古”的行業準則,才能還文物保護一片純淨的天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