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認為出版一本好譯著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餘中先:總的來看,一本譯著能否獲得很高的評價,跟原著本身和譯者的翻譯水平都有關係。翻譯人才需要有扎實的中外語言功底,此外還要對自己的工作和所譯作品有興趣,有熱情。在翻譯某部作品時,譯者要了解其社會背景,忠於作者的文字風格。比如,翻譯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的作品,就要充分了解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的狀況,和巴爾扎克犀利、批判的文風。最後,還要有時間的保證、出版社團隊的協作,好譯著才能出來。
翻譯協會、作協、文聯等組織應注重對翻譯人才的培養
記者:對於解決目前翻譯人才缺乏的問題,您有什麼建議?
餘中先:培養翻譯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我認為,文學翻譯應當專業化。尤其是小語種,大學外語系應當增加人文社科類的課程,培養學生對於文學的興趣,而不是只注重培養學生對語言本身的掌握。
對於那些真正有興趣從事文學翻譯工作,並且已經有一定經驗的人,翻譯協會、作協、文聯等組織可以進行著重培養。以前,我參與過跟法國使館合作的一個培訓項目,就是給中國35歲以下,有過翻譯經驗的譯者開講座培訓,他們的譯稿經專家修改後再發表。雖然這些工作影響有限,但它能起一個帶頭作用,給上進的譯者一個提升的機會。另外,出版社應該提高稿費。讓譯者獲得與勞動相應的報酬是對人才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