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文學批評的底氣、地氣和銳氣
http://www.CRNTT.com   2017-10-06 10:20:11


  李長之曾經批評巴金的小說《憩園》“內容猶如它的筆調,太輕易,太流暢,有些滑過的光景。缺的是曲折,是深沉,是含蓄。它讓讀者讀去,幾乎一無停留,一無鑽探,一無掩卷而思的崎嶇”。圖為2016年10月17日,紀念巴金《隨想錄》創作完成30周年圖片文獻展在上海圖書館舉辦。(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光明圖片)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和中國現代學術史上,批評家李長之(1910—1978)的價值一直都未被充分認識。這是一位早慧的批評家,在25歲大學尚未畢業時就寫出《魯迅批判》一書。這部批評專著在當時的文學界產生很大影響,也曾得到魯迅先生本人的認可。此外,李長之還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先後出版了《迎中國的文藝復興》《批評精神》《苦霧集》《夢雨集》等批評著作,涉及文藝批評的美學原則、批評家的文化身份、批評精神的內涵、批評和創作的關係等一系列重要命題,彰顯出文學批評的鮮明個性。在文學創作蓬勃發展而文學批評話語相對滯後的當下,對李長之文學批評進行文本重讀和價值重估,可以收獲多方面的理論啟示。

  批評的底氣來自深厚學識

  李長之十分重視批評家學識養成的意義。他在《論文藝批評家所需要之學識》一文中,曾把批評家應具備的學識概括為三種知識類型:基本知識、專門知識和輔助知識,並分別以“鞏固”“深入”和“廣博”作為這三類知識的標準,進而指出三者之間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關係,“三者缺一不可,有一方面不充分不可”。李長之對其中的“輔助知識”一項特意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他將之劃分為四類:一是生物學、心理學,二是歷史學,三是哲學,四是政治經濟學。由此可見,李長之對批評家學識的構想是跨學科的、全方位的。顯然,在李長之看來,這種完備的學識構成不僅是一般批評家要努力達到的一個高標準,也是任何優秀批評家需要借力的一種重要內涵支撐。他在《論偉大的批評家和文藝批評史》中寫道:“偉大的批評家的精神,在不盲從。他何以不盲從?這是學識幫助他,勇氣支持他,並且那為真理,為理性,為正義的種種責任主宰他,逼迫他。”在這裡,學識的作用被擺在各種要素中的首位,強調的意味不言而喻。

  關於批評家學識的重要性,李長之不僅在理念上發出倡導,也在文學批評寫作中付諸實踐。縱觀李長之的文學批評,不難發現全面的學識結構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換言之,深厚的學識造就了李長之文學批評十足的底氣。他具備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不僅對李白、韓愈、司馬遷、陶淵明等經典作家做過專門的論述,還對《詩經》《紅樓夢》《水滸傳》《長生殿》《琵琶記》《桃花扇》等古典文學名著有過深入的解讀,甚至專門討論過現存屈原作品的真偽問題。同時,李長之不僅寫有關於西方文學、文化的專門批評文章,而且在其他批評文章中,對西方理論家如康德、溫克爾曼、榮格、奧肯、勃蘭兌斯、托馬斯·曼、克羅齊等人的觀點,也往往能夠直接從原文中嫻熟自如地加以引用,使之化入文章的邏輯理路框架而不著痕跡。由此可見他的西學素養的扎實程度。正因為有了這種中西學養的融會貫通,李長之的文學批評話語既能大開大合,又能鞭辟入裡,顯露出一種大家的精神氣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