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洋六號”打響南極海洋地質調查新年首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02 13:28:54


 
  此次“海洋六號”的科考活動屬於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組成航次,也是這艘重4600多噸、已經有7年船齡的科考船赴南極海域的“處女航”。

  這艘科考船匯集了40多名來自全國海洋科學、海底科學研究領域的精英人才,他們中絕大多數是“80後”甚至“90後”,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赴南極科考。

  挑戰是顯而易見的。南極地理環境複雜,氣候變化萬端,突如其來的風浪和常年的寒冷低溫都是“海洋六號”和這支中國海洋地質科考隊伍所沒有經歷過的。此外,由於這一科考領域整體處於國內空白、國際公開資料稀少狀態,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需要科考人員自行摸索。

  “電纜投放不僅取決於海水的溫度,還取決於海水的鹽度,否則就會失衡,這個度怎麼把握,我們都只有紙面數據,沒有實際經驗。我們也從沒有遇到過浮冰,雖然準備了預案,但是效果怎樣還要等實踐來檢驗,”趙慶獻說。

  邁向未來

  南極,這塊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大陸,至今仍顯得神秘而迷人。在科考人員看來,這裡蘊藏著許多與地球和人類息息相關的科學奧秘,有待挖掘和破解。

  “人類之所以高度重視極地研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南極和北極都最為‘敏感’,也最為單純,它們也是影響全球環境變化的最重要的調節器。從全球變暖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人類生存與極地變化息息相關,”何高文說。

  在“海洋六號”此次航程中,來自同濟大學的肖文申就承擔著與海洋環境變化相關的課題。他說,通過對南極的研究,可以對比研究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這裡是我們其他區域環境演化最好的地質參考坐標和衡量基準”。

  據介紹,“海洋六號”的工作就類似於給南極海域的海底“做CT”、“抽驗血”、“量體溫”,多管齊下,最終形成翔實的地層結構報告,給後續極地與全球環境和地質演變研究提供基礎數據。

  目前,中國正在從極地研究大國向極地研究強國邁進,新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極地科考站都在籌劃和建設中。外界普遍認為,這意味著中國極地研究將進一步加快空白填補過程、加強專業化方向突破、實現多領域的追趕與領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