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國共關係的現狀與前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9 10:31:13  


邵宗海
 
  馬英九對國共平台的認知
  與連吳等傳統國民黨人的認知不一樣

  馬政府對國共平台的認知,在馬英九的想法裡,我認為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其中有指定與非指定的關係。現在國共平台到底存不存在,從馬的觀點來看是不存在的。但是以國民黨長期高層領導掌握黨機器的狀況來看,連戰、吳伯雄都認為國共平台存在,只有馬不一樣,馬與其他人認知有差異。

  馬怎麼看這個問題?美國因素很重要,當然還有駐美代表的因素。美國重要,駐美代表有那麼重要嗎?還是他有特殊的背景?馬認為不需要,他也不知道現在國共平台有什麼作用。因為馬沒有使命感,也沒有理想性,所以他沒有未來。照理說,馬只能在中國歷史留下定位,不可能在國際舞台上留下歷史。馬一定要搞清楚,他任期也只剩下三年,這樣繼續下去沒有理想性,沒有使命感,是不可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好的東西下來。馬如果第二任沒有連任,他的歷史定位是讓兩岸關係復甦;但是第二任下來,一無是處。假如要寫歷史,只能寫一段:在國際景氣不太好的時候,他帶領台灣度過危機。最好聽的就是這一句,其他沒有了。

  所以,如果馬真的想有作為,必須在兩岸和平協議尋求突破。兩岸和平協議原本可以簽了,國共平台也搭好了,美國再怎麼干擾也都有限,因為既然是民主國家領袖,講求的就是和平,兩岸簽和平協議也是一貫的政策主張,美國沒有任何理由阻擋。馬只要簽了兩岸和平協議,歷史上就有定位了。

  我這個做過他部屬的人,苦口婆心勸告他,兩岸和平協議趕快簽,簽了民調也不會比13%更低,因為大家都在尋求突破。江宜樺只是提了核四公投,這樣一個決定個人聲勢就提高了。江只是把障礙移開,而且還沒有拿開,對國家政治、經濟發展都還沒起到興利的作用,聲望就提高了,可見台灣百姓對此的渴望殷切。國共平台達成的協議,馬挑一兩件大事來做,兩岸和平協議趕快簽,謝謝!

  邵宗海:國共論壇的階段性使命已經完成

  這是一個蠻好的題目,我們對國共關係要做蓋棺論定。因為我的結論就是:國共論壇階段性的使命可能已經完成。我舉個例子,過去兩岸學術會議,邀請兩岸學者參與,這樣的會議過去一向在大陸舉行,現在已經可以到台灣來。我可舉這些例子來佐証,之前是“兩岸一甲子論壇”、再來就是統合會在去年舉辦的“台北會談”。但是國共論壇不一樣,到現在為止都在大陸舉辦,實際上談政黨關係、談國共關係,這樣的安排就是一個相對的不對稱。不僅大多數會議都是中國大陸舉辦,而且國民黨也從來未考慮過要設法在台灣舉辦一次。如果老是單向,共產黨老做主人,這樣的國共論壇當然可以暫停一下。

  針對第一個問題,政黨的關係是否影響國共交流,答案是確定的,當然有影響。我們不說別的,現在共產黨與台灣新黨的交流,是最紅的一塊;國共交流則是有制度性的;就算民共交流,因為民進黨要承認一中原則不容易,可是私下交流也很多;與親民黨的交流也還是有。也就是說,現在兩岸即使無法全面性政黨交流,也可以由點構成面,多少有影響。至少在台灣,若有共產黨的人找你見見面、討教,任何一個政黨心裡都還是挺受用的。在北京,許多台灣人士絡繹不絕去拜會,也是政黨交流中重要一環。

  其中有無侷限性?今天國民黨是執政黨,是有其侷限。講句實在話,2005年連胡會“五點願景”最後是納入國民黨黨綱,但是之後到2012年,八次的國共論壇結論,國民黨就再也沒有把它納入黨綱中,即使2008年執政後也沒有做。想想2008年長沙的文化論壇有多重要!但國民黨也沒有納入黨綱。所以國民黨執政是有侷限,而民進黨不論在野、或執政,都有侷限。將來民進黨執政,黨與政府之間處理兩岸關係,黨裡面傳口信可以,但黨裡面要與政府達成的看法,那麼侷限是一定存在。

  國共論壇有一定的貢獻

  第二,再談談“國共關係對和平發展貢獻的經驗與啟示”,我自己曾參加2012年國共論壇,國共論壇在過去從來沒有重視過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今天在兩岸數得出來的人,在過去都沒參加過國共論壇,一直到去年才有一個“和平發展小組”設置,來談政治問題。鄭安國去了發表一篇論文,我們去本來只是陪襯角色,但後來在裡面也有了講話的餘地。2005年連胡共同發表“五點願景”之後,開始舉辦的國共論壇;2008年是突破點,它開始不完全只談經濟,所以從“兩岸經貿論壇”改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最早時論壇名稱都冠“兩岸”,後來民進黨認為國民黨憑什麼代表台灣,所以才改叫國共論壇。等到2012年更是正式的把政治議題放入討論。我講句實在話,國共八次論壇還是有貢獻,這種貢獻特別發揮在於兩邊官方不出面、或兩會之間談判與議題受限時,國共論壇上則可以暢所欲言,當時真的發揮一些作用。

  在2012年之前,馬先生對於國共論壇還相當在意,因為與經貿有關,當時光是ECFA議題,在論壇中就談了很多,累積不少經驗。2009年長沙論壇,本來我要去,但是談的內容實在太細,也太偏重文化;當然當時不是國民黨找我們過去,我是個別性的被邀請,不過我們找不出發言焦點。等到2012年國民黨包機過去參加國共論壇,感覺起來就更有組織力。

  因此,國共論壇的啟示是,兩岸官方在兩岸的政治接觸即將來臨之前、或至少在還沒來臨之前,國共論壇還是有貢獻的。特別是國民黨派榮譽主席是首席代表,大陸是全國政協主席。吳伯雄在哈爾濱數次稱讚賈慶林,除了第一次沒參加之外,從第二到第八屆全程參加。而國民黨在這八次論壇,皆由吳伯雄全面主導。八次國共論壇,從經貿到文化、再發展到政治;同樣地,國共關係發展將來是否有可能升到另一個層次?我現在說的“政治關係”還不完全是官方性質,將來層次勢必要再升高。我注意到俞正聲在今年2月的談話,他說是不是將來把兩岸的政治對話、議題交給學術界先行,連戰3月訪問大陸時也呼應了這一點。將來國共論壇,我認為過去的制度性會有層次的提升,這個啟示面值得觀察。

  求一中之同存一中之異
  是兩岸未來要思考的

  第三,有關馬先生個人的問題。總統府澄清連戰的16字箴言,我認為是個案;當然上次對於吳伯雄也發生過“一國兩區”的事件。馬的個性上,他對細節的注意遠超過對原則的重視。我們一般來說只重原則,但馬更重細節。如果不是經過總統府與連戰方面的針鋒相對,我一時之間還沒發現連的16字竟然不是一口氣才講完的。

  我在第一時間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最精彩的是第三句“互利融合”,因為那講到了兩岸的癥結。我那時還說,“一個中國”在台灣會有一點點不同的看法。本來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民進黨會反應,我還沒想到馬也會有這樣的反應。等到我看到總統府的聲明,我才開始注意這一問題,才曉得連先生是分段來講。連說“求一個中國之同,存一個中國意涵之異”,當時九二會談有沒有存一個中國意涵之異?我認為台灣是沒有的,因為台灣是說,如果講一個中國就是指中華民國。那中國大陸有無存此之異?答案是“有的”,大陸當初提的是一個中國當然很好,但是一個中國的意涵因為有爭議,所以他們就不討論。因此大陸有存異,但台灣沒有。

  如果談一中各表,我的廣義解讀是,說“求一個中國之同,存一個中國意涵之異”可能與“一中各表”是有差距的。簡單來說“是一個中國”,但“求一個中國之同,存一個中國意涵之異”是兩岸未來要思考的。因為兩岸之間,要求中國大陸馬上接受中華民國是困難的。但是台灣在內部講一個中國,大陸不反對。兩岸之間,一個中國意涵暫時不談,這是大陸對九二共識的認知,與我們的認知“大陸同意一中各表”是真的不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