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謝長廷路線對未來民進黨發展的影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5 13:44:35  


 
  施正鋒:如何評價謝長廷路線

  到目前為止,媒體的負面效應有限,但漣漪也沒有那麼大,好像都在故意淡化。

  至於要如何評價謝長廷的作為,這要看他到底要扮演什麼角色,他的目標是什麼。就台灣內部來講,基本上民進黨或本土派都不反對兩岸交流,交流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避免誤解,這點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正如李安妮在當年扁宋會時講的一句話,我老爸叫他們去喝咖啡,但是他們倆卻去上床,就是說到底要到什麼樣的程度。至於會晤的層級不如國民黨,是不是謝的利用價值不高?未來會不會更下降?還是可以有拓展的空間?這還要觀察。

  接著來看,謝這樣跟老共交流,是表示謝有雄心,還是只是選舉的策略,也即透過這種交流取得老共的諒解?也就是向大陸表示,他未來的大陸政策不會躁進,以便讓大陸可以接受,或取得諒解?那麼是不是取得這樣的諒解之後,謝就可以全力來做台灣內部2016大選的事了呢?也就是說,他這樣跟老共的接觸交流,基本上就是重復他曾經說過的,把國民黨當作主要的敵人,老共是次要的敵人,接受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如果是這樣,那麼完全是策略性的大選的考量,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也許謝不是只有這樣,而是著眼於大選如何面對中國政策。我剛才稍微提到說,謝目前光譜往左邊移,到底是要擴大民進黨的市場呢,還是他要讓出右邊的空間?擴大市場、去搶新的市場,右邊的人會不會跑掉?他是不是假設右邊的人不會跑掉?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也就是謝長廷這樣擴大打擊面、與國民黨的政策聚合,到底是2016要主打中國政策,還是要淡化中國政策?如果要主打,也即要跟國民黨別苗頭,是不是他認為上一次真的是輸在中國政策?因此下一次只要主打這個就好了?但是根據我對謝長廷的瞭解,上一次選舉本來有很多東西可打,也都做了準備,到最後他只打馬英九的護照或綠卡問題,其它什麼都不打,這有點奇怪。是不是他這一次也是選舉的策略?

  第二個考量是,我剛剛也講到,在他往左靠攏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講肉搏戰是好聽,其實就是烏賊戰。烏賊戰的意思是說,我現在先已經打完了,我現在2014先跟你差不多,其實那麼早提中國政策有一點奇怪,除非是為了打預防針,認為打完以後就好了。

  第三種可能是,他是不是在幫蔡英文想一些東西,出來擋子彈,出來試試看?因為民進黨或綠營,到底誰能出線都還不知道,包括會不會分裂也還不知道,國民黨會不會分裂也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謝院長先出來騷擾一下,明年七合一選完了以後,知道各種排列組合,也知道民進黨六都選舉結果以後,所謂的第三條路線會不會演化成第三個政黨、第三個勢力呢?我也不太曉得,但這是另外一種可能,這是比較小人的想法,小英很討厭我這種分析方式,她說我還沒有做你怎麼知道我在想什麼?

  翁明賢:從紅藍綠三黨的角度來看

  針對謝長廷路線的反應與評價,我分別從國民黨的角度、從民進黨的角度以及從共產黨的角度來看。

  第一個,從國民黨的角度來看,目前內部問題很多,對謝長廷訪中的整個過程,沒有太多惡言相向,也沒有太多的評論,而是靜觀其變,是不是這個代表國民黨也有某種程度的焦慮感,某種程度感覺到有人在跟它搶地盤,搶對大陸政策的地盤?2005年連胡會建立國共平台之後,馬英九一直想要把這個平台廢掉,由他來主導,但是實踐證明是不可能的,所以最近試著由吳伯雄見習近平的機會,托吳伯雄提出所謂的一中架構。換言之,把國民黨所謂的一國兩區、憲法一中更進一步朝向一中架構。這個一中架構似乎比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所談的一中框架更加趨近於大陸的想法。一中框架是比較鬆散的。國民黨提出一中架構之後,整個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是乎是往中國共產黨那邊靠過去。現在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憲法各表,似乎比憲法一中更能拉近兩岸的關係,這會對國民黨未來的兩岸政策產生影響,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可能也是民共交流可能突破、國民黨產生某種焦慮感的一個結果。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對民進黨來講,目前有很多泛綠的人士討論到一個概念,就是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是不是應該更傾向於國民黨的政策,或者應該思考執政跟獨立的問題。我覺得,對於謝長廷的訪中作為,雖然共產黨並沒有給予否認也沒有肯定,但是基本上於予默認,因此,基本上代表這也是一個路線的選擇,也是一個思考的方向。換言之,民進黨內部有人提出一種不同於以往的路線,更希望從重返執政的角度來看問題,認為執政才是王道,存在才有一切,蘇貞昌也強調存在才有一切;既然存在就要執政,那麼對於類似獨立的議題,就要更小心處理。因此,在未來民進黨相關的會議中,對於如何處理執政與獨立的路線問題,會有更多的討論。

  第三個,對於共產黨而言,目前是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憲法的。但是,大陸很多專家學者表示,大陸已開始思考如何處理中華民國的法律定位問題。所謂中華民國法律定位問題,就是怎麼處理中華民國憲法問題,怎麼面對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怎麼面對1949之後中華民國的存續問題。換言之,ROC跟PRC憲法的相容性問題。大陸必須思考怎麼涵蓋兩者,涵蓋之後,憲法一中跟憲法各表就有理論基礎。換言之,在台灣內部(無論是民進黨、泛綠或國民黨)對謝長廷路線的批評比較少的情況下,大陸可能更要認真面對思考如何處理中華民國憲法定位問題。

  除了以上三個層面之外,還要談一個國際層面,就是美國的立場問題。我覺得美國更關心未來兩岸進行所謂和平協議的過程中,美國的角色定位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換言之,美國重返亞太,提出再平衡戰略,某種程度言,不僅要平衡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的強權地位,也要平衡目前台灣過度走向中國的政策,所以,未來兩岸任何動態發展,不能忽略美國的重要性角色。

  鄭運鵬:謝長廷路線
    還未列入民進黨的議事日程

   我先報告一下:民進黨跟綠營人士對謝院長主張的反應跟評價,其實正反都有,中央黨部歷年來都有一個電話專線,接聽各界對時事的討論,所有的人都可以打進來。對於謝院長的新動作和新說法,近幾個月來,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反對的比較多。反對比較多也是因為長期以來民進黨給支持者或關心民進黨的朋友的印象是:民進黨就應該這樣!所以有任何動作並被認為與所支持的民進黨不一樣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反彈,這是難免的。他們也都不是我們的黨職人士,只是透過一般的電話抱怨。

  至於現在黨中央包括蘇主席的態度,我們可以觀察到,就是不去討論內容,但是對於謝院長的動作,認為表現民進黨積極跟自信地進行交流,是肯定的。其實蘇主席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很認真地營造這樣的環境,讓民進黨不只在兩岸政策上,在其他政策上面,都可以討論,不至於變成剛才縣長講的,到初選提名的時候變成黨內的糾紛。過去的確發生過這樣的狀況,就是說外界認為民進黨逢中必反,或者說國民黨故意說民進黨在扣紅帽子,其實那個不只發生在對競爭對手上,黨內也會有。

  所以黨中央現在是很盡力的去營造這樣的環境,讓最敏感的兩岸議題都變成可以被理性討論的議題。所以先不論主張的內容,我認為某種程度上可以從對謝院長的反應,然後在對中政策的擴大會議上大家可以坐在裡面討論,看出目前為止營造出的氛圍還不錯。我覺得,對於這一點,謝院長也有一些功勞,黨中央也是希望維持這樣的氣氛。我不知道後續還會有什麼效應,但是目前為止,我認為的確跟過去民進黨內討論兩岸政策的氣氛是不太一樣,這是第一點。

  但是根據我的觀察,對於謝院長的主張,不管是憲法各表,還是憲法一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為民進黨正式平台上必須被討論的議題,還不是一個被列案討論的題目,即使是在九人中國事務委員會裡面,都還不是一個議題。但大家可以在一個相對理性的狀況下先行討論,看看各方反應如何,讓大家表態,目前黨內是這種狀況。

   是否需要兩岸政策新論述
  民進黨內還沒有共識

   至於對民進黨和民進黨未來兩岸政策有什麼影響,因為它還不是一個必須被拿來討論的議題或路線,所以對於有什麼影響,我覺得至少引起黨內開始討論兩岸議題,形成這樣的氛圍。作為組織推廣部的主任,我個人感興趣的是羅主委報告裡面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需要有一個新的論述跟新的戰略。

  “需要”這兩個字對組織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之所以有需要,是因為大家有共識,認為民進黨要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在野黨,以後要成為執政黨、以執政為目標的話,一定要落實在組織的發展上面,或選票上面。

  但因為過去一段時間我並沒有看到比較科學的數據說,民進黨在總統選舉或歷次縣市長選舉或立委選舉裡面,到底有百分之幾,以一個量化的數據,來顯示出因為兩岸政策不得民心?所以需要一個新的論述跟新的策略,能把這些選票拉回來,無論是百分之五,還是百分之六,百分之七。但,我們並沒有看到這樣的數據。

  包括我個人觀察2012年的總統大選,那個時候還不是黨職,投票的結果跟大家認為很關鍵的最後一周──各大企業主出來對於國民黨馬總統的九二共識或兩岸主張,大加讚揚那一周,選舉封關日前所有媒體的民調(除了民進黨中央黨部或競選總部的民調外),拿來平均一下,大概跟投票結果差不多。所以我認為從民調跟選舉結果來看,最後一周的表態,企業人士的表態,並沒有影響到選舉的結果跟得票數。

  所以我想請教羅主委,民進黨為什麼需要在兩岸政策上面改變,或需要有新的論述跟戰略?我相信謝院長發動這一波新的兩岸關係看法跟行動時,也是認為民進黨要執政,就必須要有新的論述。但是那個前提,是不是應該先進行認真的討論?正如邱義仁所問,如果民進黨的選舉結果,那八十萬票或過去的兩百多萬票距差,跟兩岸主張無關的話,兩岸政策為什麼需要調整?

  林濁水也說,從歷年來的民調來看,現在只有統獨兩個選項,獨派七成,統派兩成,連陸委會公布的民調(不管是國民黨執政還是民進黨執政),趨勢都是這樣,這表示有相當程度的獨派是願意投給國民黨的;但是如果你以統獨來論兩個政黨,民進黨還是佔優勢;既然民進黨佔優勢,為什麼需要改變?

  我認為這一點大概是謝院長可以發動讓民進黨進行實質的檢討,討論為什麼要調政整兩岸政策;先把前提釐清楚,才有辦法落實在主委的新北市黨部,及中央黨部的組織推廣部,才可以發展出原來缺失的這一塊。我認為謝院長可以引發這樣的討論,並慢慢落實到我們黨的基礎工作上面。

  羅致政:民進黨兩岸政策
    一定程度的調整是必要的

  剛剛運鵬兄提到選舉最後關頭所謂兩岸因素到底有多大這一塊,這要做研究。根據一些民調,包括選前跟選後的變化,你們講的好像5.7%左右,是在最後關頭,因為那些因素最後轉向。當然,這個東西很多都是事後的解釋。影響選舉的構成因素很多,不可能是單一因素,但可能輸的就是每一個單一因素合在一起造成的結果。所以我當然不會講兩岸因素是造成選舉失敗的唯一因素,但總是要每一塊一塊去彌補。

  剛剛運鵬解釋說,這一塊(兩岸因素)就算不去補,別的地方也可能補得回來,因此可以忽略這一塊,這個問題值得思考。實際上我也跟對岸講得很清楚,就算民進黨表現再怎麼好,你也不會站出來支持民進黨重新執政,共產黨是不可能幫民進黨背書任何政治主張,幫民進黨選舉得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幹嘛去補這一塊?但問題是,有沒有其它地方可以補回那差的3%、4%、5%?如果可以,也許可以不管兩岸這一塊。

  我現在比較擔心不是那5%,百分比可能會越來越多,因為兩岸交流互動越來越多之後,即使可以從其他方面來補也可能補不太夠。所以,民進黨兩岸政策一定程度調整,可能是有必要的。換句話說,老共就算不會出來背書,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至少不要激怒大陸,不要促使大陸採取更大的動作來抵制民進黨的選舉。包括美國部分也是一樣,美國少出來講兩句話,透過媒體放話修理民進黨,跟它默認而且是接受民進黨的說法,這樣一來一回就有差別了。所以,選舉這樣東補西補到最後就可能過半。當然,並不是說非這麼做不可,但問題是,如果不這麼做,其他地方能不能補得回來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