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謝長廷路線對未來民進黨發展的影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5 13:44:35  


 
  謝的論述還未內化為派系的想法
  要擴展到全黨距離更為遙遠

  回到謝院長這一塊,我覺得還是分幾個角度來看,即個人、派系、全黨這三個層次。我覺得童教授雖然不是謝系,但童教授對謝院長的理解遠比很多謝系立委為深。謝院長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他這一套東西只有自己最瞭解,沒有一個人可以幫他論述,包括那天管碧玲也沒有辦法幫謝院長講得像童老師那麼透徹,更不要講其他謝系立委們議員們了。如果真有一天要在中執會或在派系裡面論辯,不知有那些子弟兵可以幫忙,總不能老是主帥出來論辯吧?

  到現在為止,謝院長的論述,不但還沒成為黨內,甚至還沒成為派系可以共同去宣傳、論述,乃至於去說服別人的東西。我覺得,謝院長個人長久以來的理念、觀察、結論跟主張,要成為整個謝系公職黨職的共同主張,目前好像還有一段距離,更不要講內化成為每一個謝系人的想法,讓每個人講起來都頭頭是道,像童老師這樣,可以講出一套道理。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如果只有謝院長一個人,而不是整個謝系這麼多人都有這樣的看法與主張,要擴展到全黨,我覺得還有蠻遙遠的距離。因為坦白講,謝的論述有點複雜,而且也是在用文字遊戲權宜拼湊。如果稍微邏輯不是很清楚,就會亂掉,大概只有謝院長這麼聰明的人可以理出那樣的頭緒來。其實我們自己在研究分析的時候,就覺得說,哪個地方好像怪怪的,但說不出來哪邊怪。所以我覺得,那個論述可能要簡化,要讓一般人可以聽得懂。九二共識簡化就是一中各表,憲法共識的簡化是什麼?如果謝的論述不能成為庶民語言,成為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語言,一般民眾就很難去表達支不支持。這是一個很大的困難。

  謝的主張難成黨內主流
  這也是政治現實的必然

  回到一個核心的問題是,到底民進黨是誰在主導兩岸政策?根據過去一段時間的觀察,我覺得有兩個:一是黨主席,二是總統候選人。民進黨這些重大政策的轉變經常是在那個時候。舉例說,正常國家決議文如果不是游當主席,大概也推不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是因為阿扁要選舉。換句話說,沒有黨機器,或者成為黨主席候選人,現在這些即使不至於成為空談,至少成為黨的主張的機會沒那麼高,這是一個蠻現實的問題。

  這時候回到一個問題是,那麼謝院長要不要去選黨主席?可是我又覺得很奇怪,如果謝院長要選黨主席,這些論述對他選主席是不利的呀,因為剛才鄭主任也提到,在黨內,不認同憲法一中或是憲法共識的聲音是比較高的。如果是這樣,怎麼會對選黨主席有幫助呢?

  很清楚,蘇主席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你(謝)去用你的,我用我的華山會議去處理這一塊,至少華山會議的議程裡面沒有一個在處理憲法共識,甚至都有處理九二共識,但沒有處理憲法共識。意思是說,我(蘇)讓你(謝)講,但是我不會讓你變成焦點。所以,在缺乏黨機器或者在缺乏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情況下,我認為謝的主張會在黨內有一些討論,但沒有機會成為黨內的主流意見,這也是政治現實的一個必然。

  但是我覺得黨內要有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應讓謝院長去衝這一塊,看他能夠衝到什麼成果。如果有一天對岸都說可以接受,再回來推銷,那成果又不一樣了。但現在剛好反過來,對岸看你可以沖到什麼地步,再決定要不要幫你背書,這個因果是很清楚的。所以,謝院長最大的挑戰是,同時要滿足兩邊才能擴大他的空間,需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

  蘇煥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
    應區分政治立場與經貿主張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應該分為兩塊,一是有關政治主權的主張,二是有關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主張,這是最重要的部分。過去民進黨處理這一塊,其實是有相當大問題的,因為民進黨受意識形態影響,沒有除了主權、國家安全主張之外的相關經貿文化交流的評估機制,連評估的平台都沒有,相關行業想要表達意見都有困難。如果我們要檢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一定要分清楚這兩塊。

  早在2008、2009年選舉縣市長的時候,民進黨說要主打反ECFA,甚至說2012年選舉也要主打反ECFA。但是我們看到,當蔡主席、蘇主席分別去選台北市長和新北市長的時候,都不敢講反ECFA。蔡主席後來說如果民進黨執政了,ECFA要延續,到選總統的時候又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講法,是說民進黨執政,ECFA要送到WTO審查。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民進黨在兩岸政策裡面並沒有細緻去分,區分主權與經貿文化交流的立場。

  民進黨失敗的最大原因
  在於沒有客觀的評估平台

  如果沒有做這樣的區分,一個很混沌不明的兩岸政策的結果是,民進黨在尋找失敗原因的時候,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所在。我認為民進黨最大的敗選原因是,在兩岸政策方面沒有一套客觀的評估平台,選後大家也沒有檢討這個問題,甚至包括新的蘇主席當選之後,這一塊仍然不清楚。對於最近的服務貿易協定,民進黨也沒有先做評估,沒有前置性的評估。

  我認為,民進黨作為一個曾經執政過的在野黨,我們當過行政首長的大概都知道,任何一個政策要處理,都要辦公聽會,這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規範,但我覺得我們在處理這個事情時連最基本的行政程序法該FOLLOW的精神都沒有把握住。

  所以,我認為,民進黨似乎沒有記起2012敗選的教訓,沒有進行徹底的檢討。這與謝院長這個事情有點關係,因為民進黨敗選後似乎沒有提出新的論述,台灣社會覺得或是說黨內也有很多人覺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敗選的重要原因,可是選後這個問題沒有處理,黨內也沒有處理;不要說提出什麼新的路線,連經貿議題都沒有處理。其結果是,大家都認為民進黨跟過去一樣,沒有新的改變。所以也才會有所謂謝長廷路線。

  謝長廷路線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超越在民進黨內的影響力

  剛才羅主委說,謝長廷的論述不但還沒有成為民進黨的主流論述,甚至還沒有列入民進黨內的一個議題。但是謝長廷論述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事實上已經超越黨內。其社會影響之所以會超越黨內,最主要是因為,民進黨不但沒有提出新的路線主張,連相關的經貿議題都沒有處理,反而謝長廷要與大陸互動去談相關的問題,在社會上產生一種印象,好像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謝長廷在領導。所以我覺得應該兩面來看,現在看來謝院長似乎還是沒有辦法說服黨內的,除了年輕一代比較強調經貿交流,這一部分有影響外,社會上確實覺得好像現在是謝長廷在主導民進黨的中國政策的路線。

  至於謝長廷的主張對民進黨未來的兩岸政策有多大的影響,我個人認為,如果黨中央繼續扮演這樣的角色,那麼那些比較偏向經貿交流的、比較年輕一代的黨工,會跑到比較偏向謝這邊,因為現在黨沒有處理這一塊。所以我認為,不能小看謝在這方面的影響力。

  童振源:現在的民進黨
    刻意忽略蔡英文時期的兩岸主張

  謝謝蘇縣長,我也提供一些個人的看法。

  首先就我的觀察,民進黨內部對於台灣的主權,對於台灣民主的維護,是絕對有共識的;對於兩岸的交流,對於兩岸的和平也是有共識的。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去做。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事實上是解決台灣內部的定位問題,也即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國號為中華民國,但這樣的做法事實上是有點說借殼上市,或者是有魂沒體,所以要借中華民國這個殼來上市。

  但是蔡主席在2011年10月8日很清楚地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也就是說今天台灣的魂跟體應該要合一了,可是民進黨一直沒有去處理後續的問題,難道到了選舉的時候這部分的論述又要拋棄掉嗎?蔡英文當時是總統候選人,又是黨主席,這當然是代表黨的路線,但這部分卻沒有辦法變成現在一個論述的基礎。我覺得這部分是民進黨刻意地忽略,而沒有去做後續的處理。等到2016年選舉的時候,這一定會被提出來。如果那時再去重述一遍,會變成沒有內涵,只是一個口號,到底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內涵是什麼?它與過去有什麼不一樣?我覺得這部分民進黨到目前並沒有非常審慎的處理。

  謝長廷路線的潛力

  第二,目前謝院長的路線確實還沒有成為黨的政策,謝院長的維新基金會跟大陸的互動也不是民共的互動,因為基本上它是謝院長個人的基金會,他不代表黨,但它有潛力。剛剛各位都提到,這個潛力就在於它目前已經跨越原來的一些障礙,因為以一個組織性的平台跟大陸進行交流對話,是過去沒有的。從目前來看,謝院長這條路線有機會變成未來民進黨比較主流的路線。

  第三,剛剛運鵬兄提到說,兩岸政策對於選舉的影響,我稍微做點說明,這是外面的一個民調機構做的。不過蔡主席在敗選報告裡面提到三個主要原因,其中一個就是所謂兩岸關係的因素,特別是經濟的因素,對於選舉有蠻大的影響。

  兩岸政策是影響選舉的因素
  也是執政後很關鍵的面向

  第四,大家都在談說,兩岸政策對選舉是一個重要或不重要因素,可是忽略了一點,兩岸政策是在執政後很關鍵的面向。如果民進黨真的執政,如何面對大陸,如何面對國際,都迴避不了兩岸關係。雖然我在政府裡面服務的時間不長,但是大陸的實力,它的壓力真的是越來越大。當時我們是採取比較對抗式的做法,但這種對抗式的做法,需要付出成本,包括我們內部要付出各種軍事的成本,甚至經濟發展的成本,甚至民心上的成本。這個部分是存在的。因此,一旦執政之後,這個面向不能妥善處理,可能會對執政的績效造成一定的衝擊。當然這個部分各位可以再做評估,但我個人的感受是蠻深的。所以我覺,我們在這個階段,選舉是一個考量,但選舉之後的兩岸互動也是一個考量。

  最後,我想再講一個情勢的判斷。民進黨2012敗選,兩岸關係是一個重要因素,是大家的共識。蔡主席的報告是經過中執會通過的,表示大家是認可的,但是後來並沒有做相對應的調整。我覺得這跟馬總統施政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馬的施政滿意度快速下降,以致民進黨把監督的重心放在內政上面,認為這樣最容易得到民心,而且黨內不會有任何的不同意見,因此也延宕了民進黨內部對兩岸政策的檢討或處理。第二個因素是,馬總統原先所承諾的兩岸政策效益,也沒有那麼明確的凸顯出來,比如說ECFA的效益,到目前為止並不彰顯。這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因素,減輕了民進黨面對與處理兩岸政策的壓力。

  施正鋒:台灣前途決議文與謝長廷路線

  對於2012年民進黨到底輸在哪裡的問題,我印象深刻的是,蔡主席怪國民黨、怪共產黨,就是沒有檢討自己。坦白講,我基本上認為,很多政策來講,蔡英文的學者風格,跟傳統的民進黨領導人,無論是美麗島世代還是律師世代,完全不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