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石之瑜:台灣政治人的裝狠性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0 00:27:21  


 
  但同樣重要的,是台灣的後殖民文化。殖民地文化的困境在於自卑,悲情,經常自己無法以某種純潔文化或文明典範的姿態面對世人,處處敏感地查看是否旁人對自己有所歧視,因此產生強大的心裡壓力,想要臨摹主要文明模範的言行舉止,躋身高尚之林。內在空洞的恐懼感,迫使當事人外在言行充滿表演作用,企圖透過聽眾的反應,確認自己,因此就產生了表演過度的內在趨策力。這一點特色,只有經歷過殖民經驗的社會方能體會。

  更關鍵的,是台灣面對中國大陸獨特位置,雖然中國文化是自己的文化主體,但因為在台灣受到殖民改造的歷史階段中,中國正受到帝國主義壓制百餘年,所以到了戰後,中國便象徵著台灣已經拋棄的落後的歷史階段。然而,中國卻在近年急起直追,甚至並挾其龐大人才物力,傲視多數世界其他地區,反而凸顯台灣依附於殖民母國或帝國的卑微,益加造成台灣人心浮動。如今,不肯承認中國崛起者有之,一面倒向中國者有之,但更常見的,是在公開場合詆毀排斥中國,私下仍運用或親近各種中國社會關係。

  儘管在舞台上的時候看似趕盡殺絕,毫不留情,但下了舞台以後,空洞的內在卻又培養了無限的同情心,特別容易觸景生情。正因為知道自己上台以後在表演,台下的自己對存在本身就產生某種懺悔與罪惡,進而特別需要透過關懷來進行心理彌補,於焉造就了公狠私柔的台灣政治文化。他們不都可怕,但都偽裝成可怕的模樣。

  ((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