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石之瑜:中國人為什麼願意愛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7 00:17:00  


石之瑜:愛國情操一方面遭濫用,另一方面遭汙名化。
  中評社台北8月17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龍應台的中國夢投射了近年海內外輿論界流行兩種看法,一是大陸必須接受普世的自由價值,二是北京必須正視自由化的台灣或“中華民國”。龍應台將這兩種看法感性結合,牽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也延續了兩蔣以降把台灣當成大陸的燈塔的政治意志。

  這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感動,建立在一種具有中國近代史特性的愛國情操上,長期以來,國人對國家殷切期望,與對政府失望,從龍應台的中國夢中得到發抒,這種愛國情操與她早年得以成名的野火集所奠基民族心理雷同。只是龍應台在她的中國夢當中刻意疏離於國家,她把中國人與他們的國家分開成對立的命題,夢中的中國所指的,是明確與國家或政府區隔的土地與人民。國人的愛國情操如何在她成功掀起的風潮中尋得歸宿,不僅是國人的個人問題,更是文明問題。

  海內外自由主義者幾乎無不假定,愛國是統治者動員的手段。這個假定主要以自由主義哲學為基礎,因此輕忽了中國近代史特性。近代中國人愛國,包括知識分子愛民族,或人民愛家鄉,並非自由主義者想像的是受統治者的動員。愛國自始是面對帝國主義侵犯的時候強國保種的手段,其中,國民黨與共產黨都是革命政黨。國人支持革命,知識分子與革命黨拋頭顱,灑熱血,在在展現動能。可見愛國絕不是奴才的無奈,而是抗拒當奴才。如果文學家熱愛自由,憧憬浪漫,中國人的愛國情操不但不是區隔迴避的黑暗人性,反而可以是無數創作靈感與生命動力的來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