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台灣多元視野下的兩岸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8 11:04:42  


 
  馬政府的“親美、友日、和中”對外戰略,從文字用語及排列的順序上已經可以看出其親疏遠近的優先選擇,對美要“親”,對日要“友”,對大陸只要“和”。這個戰略優先選擇,與其說是馬政府的政策,不如說是國、民兩黨共同的看法。國民黨與民進黨均樂於扮演美國扈從者的角色,隨著美國決定重返亞洲,華盛頓與台北之間更找到了彼此利益的交集。

  先說“親美”。自從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2010年河內舉行的東亞高峰會上,高調宣布美國願意介入南海領土爭議,揭開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的序幕。美國要想透過重返亞洲,重新強化在亞洲的強權地位,必須找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假想敵,來凝聚美國與亞洲國家的結盟或合作。朝鮮半島的不穩、中共與菲律賓、越南在南海的爭端、中共與日本在釣魚台列嶼的緊張衝突,都成為了美國重返亞洲,尋求其再平衡戰略的最佳機會與藉口。

  美國既然要重返亞洲,重新掌握他在這個地方的主導權,他當然不會願意東亞盟友或潛在盟友破壞其構想。

  在兩岸和平協議一事上,馬英九在2012年已經清楚設定了“十大保證”,“公投”等先決條件,也不再要求國民黨智庫研究兩岸和平協議應有的內涵。對於馬英九政府或民進黨來說,《台灣關係法》比兩岸和平協議重要的多,如果兩岸有了和平協議,美國一生氣,廢棄了《台灣關係法》,那該怎麼辦。

  2012年,北京在十八大報告中再度呼籲,希望能夠“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今年(2013年)3月台北方面國防部發佈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不僅以“條件尚未成熟”回應,而且繼續強調“大陸軍事威脅”。雖然中共不再被視為“唯一威脅”,但這份報告仍然公開表達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支持態度,表示希望美國強化亞太軍事存在。總的來說,在兩岸和平與軍事安全的議題上,馬政府的態度非常清楚,即“擁美拒陸”。

  2012年馬英九在其勝選之夜,高調宣布什望台灣在十年內加入“泛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美國積極支持TPP有其經濟以外的政治考量,希望解構以中國大陸經濟為主要市場的東亞區域整合,並強化美國在東亞的經濟權力。馬英九希望加入TPP的發言,更像是在政治上對美堅定“扈從”的表態。

  再說“友日”。不論是釣魚台或是南海問題,馬政府均公開表明“不與大陸聯手”。馬英九很得意地認為,在他任內與日本簽署了李扁時期都不能完成的台日漁業協定。稍微有點國際政治常識的人均可以瞭解,最近日本之所以願意簽署台日漁業協定,不是因為日本受到台灣提出“東海和平倡議”的感召,而是拜大陸近來在釣魚台事件的強硬軍事行動所賜。日本希望透過漁業協定來瓦解兩岸合作的任何可能。

  主權問題很敏感,涉及民族尊嚴與實質領土利益。一方面兩岸是同文同種,應有共同的民族利益,也就是兩岸共同的利益。釣魚台列嶼與南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值得兩岸共同維護與開發。簡單地說,維護領土主權與利益是一個民族主義的問題,而非僅是兩岸政府個別的利益問題而已。放棄兩岸聯手,而與日本單方面達成漁業協議,也徹底打破了兩岸合作護漁、保釣的想像。顯示“友日”優先於“和中”。即使在涉及民族主義的兩岸共同利益問題上,為了自己的漁業利益,馬英九政府仍然不改其原本“友日”優於“和中”的戰略優先選擇。

  “窄化與異化的九二共識”、“不統、不獨”、“只經不政”、“親美友日先於和中”構成了馬英九兩岸關係的全貌。這個全貌,讓大家看到那位從燕國去趙國邯鄲學走路的年輕人,他不僅不會走路,連正確的應有方向都日漸混淆了,以為跟著壯漢走,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確的路。

  民進黨的分離說:退出死胡同但卻在迷宮徘徊

  2008年以前,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視野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到1999年為止,在此期間,民進黨對於兩岸定位的主要看法是“正名制憲”,即成立台灣國。這個階段可以稱之為“顯性台獨”,即擺明要走台獨。第二個階段,為了贏得2000年的大選,民進黨決定退出“顯性台獨”、“正名制憲”的死胡同。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只是暫時同意國名為中華民國。這條階段之為“隱性台獨”,亦即目標是台獨建國,但是目前容忍中華民國的國號。

  2002年陳水扁所提的“一邊一國”論,其實仍是延續李登輝的“兩國論”,在兩岸定位上並無特別新穎之處,唯一的差別在於,透過長期“去中國化”的教育與政策,“一族兩國”在民進黨時期曾有再異化為“兩族兩國”的現象。

  陳水扁“離”的論述並沒有給民進黨與台灣帶來生機,2008年民進黨失去政權。2008年至2012年間,得益於“九二共識”,兩岸進入大交流、大發展時期。2012年的大選,蔡英文不願意承認與接受“九二共識”造成了民進黨的失敗。

  兩次大選的失敗,民進黨逐漸瞭解,不僅“顯性台獨”是個死胡同,“隱性台獨”同樣也是個死胡同。為了再次執政,他必須退出那個死胡同,找一條有出路的道路。不過,這個時候,台灣仍有一個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台聯)堅信,這個死胡同一定會有出路,他們的手法就是勇敢往前衝。他們認為,只要把前面的牆衝破,路就出來了。只是他們沒有告訴追隨者,這座牆有多厚,領導者是否也會不惜生命往前衝?不付出鮮血,牆是不會有裂痕的。

  經歷了2008和2012年兩次敗選的民進黨也有所認識,該黨在選後反思其大陸政策,認識到“中國因素”包括兩岸經濟合作狀況以及企業家的支持對選民投票傾向的重要影響,因此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在卸任之際提出要在與大陸的互動中加深瞭解,思考一條新的路,而新任黨主席蘇貞昌也表示民進黨有意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加強往來。大陸對此也予以正面回應,公開聲明歡迎民進黨基層人士到大陸訪問,並邀請民進黨公職人員或者黨籍立委以私人身份來大陸參加研討會。但是,因為民進黨在統獨立場上與中共的主張存在很大差異,目前兩黨建立黨際溝通管道也存在諸多問題。

  民進黨雖然認識到,兩岸關係議題是該黨無法執政的最後一哩路,也願意與大陸改善關係,可是由於民進黨對於兩岸定位仍有根深蒂固的看法,也因而陷入了無以為進的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