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格俄衝突撲朔迷離 薩卡什維利玩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18 21:52:06  


 
一、南奧塞梯衝突升級 格魯吉亞挾奧運以令諸侯

1、格俄兩國大打出手 違反“奧林匹克休戰原則”
  8月8日是第29届夏季奧運會在北京開幕的日子。奧運聖火還沒點燃,格魯吉亞南奧塞梯的戰火却已燃起。此次南奧塞梯局勢驟然惡化始于8月1日的武裝衝突。當時,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武裝人員發生交火事件,造成人員傷亡,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首先開火。7日晚至8日淩晨,3萬格魯吉亞軍隊進入南奧塞梯控制區,與南奧塞梯武裝人員在茨欣瓦利市附近發生激烈交火,導致12名俄羅斯維和士兵死亡,150人受傷。格魯吉亞的行動引發了俄羅斯的强烈反擊,格南衝突迅速升級爲格俄之間的國際軍事衝突。俄北高加索軍區第58集團軍增援部隊隨即挺進到通往茨欣瓦利的要衝,進入俄設在當地的維和駐地,幷與格軍隊激烈交火。自9日起,格全境進入持續十五天的“戰爭狀態”。隨著戰火蔓延,千余當地居民被打死,數萬民衆被迫逃離家園。(北京《法制晚報》)

  在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具有重要的和平意義,武裝衝突在奧運會期間必須停火。北京奧運剛開始,親美的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發起軍事行動,引起俄羅斯的迅速反應,而觸發了冷戰結束以來前蘇聯地區最激烈的國際軍事衝突,實在有違奧運會的這一和平傳統。(新加坡《聯合早報》)

  正如美國《華盛頓郵報》承認,薩卡什維利正是要利用奧運會吸引了國際注意力的時刻發難。格魯吉亞軍隊無論怎麽調教都不可能是俄羅斯的對手,所以必須用特殊手段來彌補與對手的差距。于是薩卡什維利盤算著用“挾奧運以令諸侯”的方式來反制俄羅斯。如果一定要武力收復南奧塞梯,那麽只有在奧運會期間俄羅斯才會受到强于平時的“止戰”壓力。先用3萬大軍踏平茨欣瓦利,做成木已成舟的局面。在全世界一片“止戰”的呼聲中俄羅斯無論作出什麽决定都會顧慮多于平時。而且,奧運期間,突兀的武裝衝突將使得格魯吉亞國內問題迅速國際化,支持第比利斯的勢力可借機“入局”。與俄羅斯獨攬南奧塞梯問題調解權的局面相比,任何一種結果都可以讓格魯吉亞穩贏不輸。(美國《縱橫周刊》)

2、“俄國速度”驚呆美國 目的不在占據而在示威
  從8月8日上午俄軍開始行動,到10日開闢格魯吉亞東西兩翼戰綫,再到11日完成對格魯吉亞的切割,俄軍此次作戰速度之快,令美國五角大樓感到“驚詫”。9日12時,俄陸軍總司令博爾德廖夫宣布格軍已被完全趕出茨欣瓦利,整個過程不過12個小時。換句話說,奧運被格魯吉亞“挾持”12小時後被俄羅斯“松了綁”。

  當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克里姆林宮會見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和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馬卡羅夫時宣布,俄羅斯决定結束“迫使格魯吉亞當局實現和平”的軍事行動。17日,俄羅斯總統新聞局宣布,俄總統梅德韋杰夫當天在與法國總統薩科齊的電話交談中承諾,俄羅斯將于18日開始從格魯吉亞南奧塞梯衝突地區撤出增援俄維和部隊的軍隊。(北京新華網)

  格魯吉亞心臟部位哥裏鎮是斯大林的出生地,坐落在格魯吉亞東西向高速公路主幹綫的中間點上,是戰略要地也是軍事重地——這次進攻南奧塞梯的格魯吉亞步兵第一旅就駐扎在這裏。炮兵總部、坦克營總部以及空軍指揮部也設在這裏。然而,11日,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驚呼,俄軍已經控制此城,他的國家因此遭“閃電切割,被一分爲二”!薩卡什維利的驚慌不難理解,因爲就在當天,他率部屬對首都第比利斯視察時,突然聽到空襲警報,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一衆人等一陣狂奔後,跑到“相對安全”的地方。警衛員當即讓他臥倒在地,幷將他團團包圍起來,再蓋上防彈背心和防爆毯。(北京《青年參考》)

  12日,五角大樓一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高級軍官告訴法新社記者:“我們知道南奧塞梯的局勢會發生突變,所以一直對那裏的情况實施跟踪,可我現在不得不承認的是,雖然事先已料到俄軍的行動速度,可他們實際的行動還是比我們預料得要快得多。五角大樓現在有許多人把它稱爲‘俄羅斯速度’,接下來會對它進行更仔細的研究。”(天津北方網)

  一些分析者表示,俄羅斯加入南奧塞梯戰局是爲了捍衛它在該地區的利益,而非爲了向西方示威。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威廉斯博士(Brad Williams)認爲,俄有意通過這場戰事,讓西方意識到俄羅斯不再是90年代那個無能國家,它已發展成一個强國,幷要求其地位獲得確認,特別是獲得“近鄰國家”的確認。(新加坡《聯合早報》)

3、深層原因錯綜複雜 科索沃打開“潘多拉魔盒”
  8月8日淩晨,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交火,隨即俄軍迅速介入。誰先開的第一槍,各方說法不一,已成懸案。不過,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爲,目前討論誰對誰錯已不重要。格魯吉亞與奧塞梯及俄羅斯之間的衝突由來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蘇聯的創始時期。從語言文化的淵源上來說,格魯吉亞語屬高加索“土産”,而奧塞梯語原屬波斯語系;雙方的衝突直到1921年蘇聯征服格魯吉亞方告一段落。此後的大半個世紀在蘇聯“大家庭”內大體上相安無事,奧塞梯雖然一分爲二,北部屬俄羅斯,南部屬格魯吉亞,但所謂的內部邊界幷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獨立,境內的南奧塞梯開始發難,要求與北部“兄弟”合幷,事實上是要回到俄羅斯的懷抱。從此爭端衝突不斷,俄國派出維和部隊,理論上是爲了避免衝突演變爲戰爭,實質是爲了保護這一親俄地區。(法國《歐洲時報》)

  自薩卡什維利取得政權後,俄格雙邊關係一直不平靜,主要原因在于雙方的政治語言難以對話。格魯吉亞自薩卡什維利主政後,最主要的國家目標就是要進歐盟,一心想成歐洲人,却同時對俄羅斯存有高度不信任感與敵意,而俄羅斯進入WTO的談判障礙很大部分就來自格魯吉亞。7月初以來的情况表明,格方因難以忍受南奧塞梯方面不斷的挑釁而一舉拿下茨欣瓦利,俄也因無法忍受格對俄公民利益的傷害而采取了軍事報復,幷要求格撤出茨欣瓦利。(臺灣《聯合報》)

  這幾天,急劇變幻、走向難料的南奧塞梯緊張局勢,令西方社會不得不認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南奧塞梯會不會已成爲下一個“科索沃”?科索沃今年2月17日單方面宣布成爲“獨立主權國家”時,俄羅斯政界、媒體、學界響起一片譴責聲。俄許多國際問題專家當時就曾預言,科索沃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此事很可能迅速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其後果將難以預測,其影響可能波及全球,甚至動搖冷戰結束後的國際秩序。就在科索沃獨立前,俄高層人士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警告西方社會:“既然科索沃能獨立,那麽國際社會就很難阻止阿布哈茲、南奧塞梯等地的獨立活動。”(北京《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