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稅幷軌終實行 稅制迎來新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7 09:11:17  



二、兩稅合一政府買單 內外資企業公平競技

1、政府買單推進公平競爭 內外資同一起跑綫
  陝西佳鑫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陝西私營協會副會長呂建中委員說:“面臨的市場都一樣,稅率却不相同,造成內、外資兩種企業之間稅負不平、苦樂不均。近年來國內企業要求統一稅收待遇、公平競爭的呼聲較高。”(北京新華網)

  在財政部看來,稅負雙軌制,幷由此派生出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現象,不僅有違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置內資企業于不平等的競爭地位,造成實際上的競爭不公;而且,外資企業憑藉超國民待遇,取得了市場領先位置,對民族企業、民族品牌形成了巨大壓力。(香港中評社)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表示,如果2008年開始新稅法,與現行稅法的口徑相比,財政將减收約930億元。商務部長薄熙來表示,中央政府爲兩稅合一付出了改革成本,是“花錢買公平”。據測算,內資企業可少交納約1340億元,而外資企業要多交約410億元。全國人大代表譚徽在稱,“這是國家給了企業實惠,給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國財政收入2006年已達到3.93萬億元,930億元的减收,不會給財政造成大的負擔。”(四川在綫網)

2、稅收優惠發揮杠杆作用 特惠制取代普惠制
  稅收,是調整企業利潤和産業發展方向的一個有力杠杆。新企業所得稅法草案采取了五種方式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了整合,重點向高科技、環保等企業傾斜。草案指出,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行20%的優惠稅率,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擴大對創業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以及企業投資于環保、節能節水、安全生産等方面的稅收優惠。(北京新華網)

  有財政專家指出,“兩稅合一”改革對優惠政策的調整,其出發點是以較規範的“特惠制”取代不規範的“普惠制”,即稅收優惠政策不再主要按身份、按地區區別給予各類企業,而是集中在國家戰略發展和産業政策、技術經濟政策明確傾斜支持的産業、企業或企業投資活動上,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優惠的力度還要加大,透明度和規範性也將明顯提高。例如,外資若進入中國鼓勵發展的産業或投資領域,如清潔生産、節能降耗、减排治污項目,將能享受到政策優惠,其納稅所得額可進行必要的扣除。(北京《中國經濟時報》)

3、內資企業不可盲目樂觀 核心競爭力待提高
  由于中國內資企業每年可獲得總額高達一千餘億元的减稅實惠,新稅法自然受到本土企業的歡迎。新稅法實施後,究竟有多少中國本土企業獲得實惠,現時不得而知,但將企業提升創新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寄望于稅收政策的調整上顯然有些盲目樂觀與荒謬。(香港中評社) 

  據金人慶部長在說明報告中提供的資料顯示,調整後,中國企業25%的稅率無論在全世界159個實行企業所得稅的國家或地區中,還是在中國周邊18個國家或地區中均屬于稅負適中偏低的。目前世界平均稅率爲28.6%,美國、日本和德國稅率更分別高達39.3%、39.5%和38.9%。即便與大陸企業正在施用的33%稅率相較,美、日、德三個經濟總量排名世界前三甲國家的稅負也遙遙領先中國,然而却未聞說上述三國企業的競爭力因受此影響而疲軟。 

  事實上,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與打造核心競爭力是中國企業加入國際經濟競爭後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其與降稅幷無本質的關聯。統一稅率是爲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切勿將减稅臆想爲競爭制勝的武器。(法國《歐洲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