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薩科齊北京之旅 中德中法關係冰火兩重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30 13:53:01  


 
四、北京不再信任默克爾 中德關係如何修復

1、中德互信受到重創 中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關于北京頻頻發出的對默克爾的憤怒信號,德國外交界、經濟界以及媒體大體有兩種典型反應:一種是認爲默克爾對華政策矯枉過正,給本來是以實用主義爲特徵的德中友好關係帶來沒必要的後退,是一場外交策略上的灾難性失誤,因此需要柏林立即采取“危機管理”,以避免德國在德國中經濟往來上蒙受損失;一種是認爲北京的被激怒恰恰說明了默克爾對華態度的轉變起到了應有的效果,說明默克爾有政治遠見和政治立場,不再像前任施羅德那樣爲了中國的市場而一味向中國“叩頭”。(德國之聲網)

  柏林大聯合政府中社民黨籍的外長施泰因邁爾對默克爾“私會”達賴喇嘛一事就感到不悅,因爲默克爾在具有這麽重大外交後果的問題上不與他事先溝通就擅自行事,使得柏林的外交部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德國外交政策協會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也認爲默克爾的做法不明智:“默克爾沒有通報會見達賴喇嘛的做法使她失去了北京的信任。讓中國這樣如此重要的夥伴國家從外界媒體報道得知這個消息,在策略上是非常欠佳的。”社民党高層人士對德中關係的冷却感到擔憂,例如社民党總幹事長海爾11月19日警告說,德國“對華政策不應該只想嘩衆取寵”。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前不久在中國做客時,對默克爾的對華政策也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德國媒體也注意到,中國的媒體和網上輿論開始提出“中國還能信任德國嗎”這樣的問題。(北京《環球時報》)

  在中國方面看來,默克爾上臺後拋弃了以往德中關係的實用主義基本立場,取而代之的是帶有西方意識形態色彩的對中國的不信任和敵意,默克爾的一系列言行讓中國人感到她正在向美國靠攏,把“和平崛起”的中國當成對西方工業國家的一種威脅,從而采取一種在政治上和經濟上試圖“圍堵”中國的戰略。以往,德國無論是科爾還是施羅德當政,中國人認爲德國人是可以信賴的朋友,德國對華政策就像“德國製造”的産品一樣可靠。但自從“鐵娘子”默克爾主政後,中國人突然發現德國人開始變難以捉摸了。自“私會達賴喇嘛”事件後,中國幾乎斷絕了同德國部長級別的來往,就連原本計劃在柏林開張的中國文化中心項目都被無限期推遲,可見北京這一次是動了狠,非得要柏林明白這一次“中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才行。(香港中評網)

2、關係惡化不利雙方 可以寄望德國外長努力
  中歐關係的緊張對雙方都具有負面影響。對歐洲來說,中國是其最大的市場,以德國爲例,此次中德關係由于默克爾個人風格原因而起風波,但一定會影響德國在華的經濟利益。德國企業界已有擔憂,中國可能將原先給德國的訂單和其他經濟利益,分攤一部分給法國。若中國實行這一策略,料可收到一箭雙雕之效,亦即既讓德國一定程度上承擔經濟後果,同時也對薩科齊潜在的疏華傾向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對中國來說,必須認識到,歐洲對華情緒全面逆轉是一個現實乃至趨勢,德國只是開端而已;而中歐關係作爲平衡中美關係的杠杆,其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如何研判和化解歐洲對華情緒和政策的逆轉,成爲中國外交的重大課題。(日本《東方時報》)

  目前,德中兩國媒體都不乏言辭過激的報道,而這只會激化兩國關係。德國國內對此也觀點各异。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公開指責默克爾奉行的人權政策是“橱窗政策”,他認爲談人權問題不必要在公開場合或是媒體面前,“關起門來單獨談”的方法更好。至于德中關係在默克爾任期內還有沒有緩和的可能,桑德施耐德認爲,只有默克爾親自努力,才有可能重新獲得中國的信任。另外,德國外長的立場是受中國歡迎的,因此通過德國外長的努力,德中關係也有恢復正常化的希望。(德國之聲網)

3、德國將付極大代價 西方不要輕易“得罪”北京
  “薩科齊與公然刺激中國的傲慢的默克爾不同。他深深明白,尊重中國有利于法國,因此,他將(在中國)滿載而歸。”這是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26日登載的有關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訪華的分析報道中的一段內容。中國正憑藉巨大的市場和經濟力量將西方發達國家“玩弄于股掌之中”。對25日訪華,合中國胃口的薩科齊,中國送出了包含“300億美元合同”的“大禮包”。與此相反,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在各個方面跟中國不斷産生摩擦,由此她成爲了中國的“眼中釘”。(韓國《朝鮮日報》)

  薩科齊之所以在北京獲得甚至超過其前任希拉克的經貿利益,因爲德國總理默克爾取代施羅德之後,對華采取了相對强硬的姿態,不但高調接見達賴喇嘛,也宣稱要與亞洲民主國家聯手合作,堅持對華武器禁運,言外之意,就是全面對抗所謂的“北京共識”(威權主義體制下的市場經濟),導致北京極爲惱火,因此在默克爾訪華之際,幷沒有取得很大經貿成果。北京期待通過“獎勵”法國,來警告德國、美國、加拿大甚至日本,不要輕易“得罪”北京。事實上,薩科齊拿到巨額訂單之後,德國經貿界和輿論界已經“吵鬧起來”,嚷著要默克爾向北京低頭。(美國《世界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