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烏天然氣糾紛 擊中歐盟能源軟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4 01:11:44  


 
四、“鬥氣”危機暫緩 “斷氣”陰霾仍未除

1、供氣談判不歡而散 俄烏爭端僅是暫時平息

  13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下令恢復過境烏克蘭向歐洲運輸天然氣,莫斯科時間當天上午10點(北京時間下午3點)開始向巴爾幹地區、土耳其和摩爾多瓦每小時供應312.6萬立方米天然氣。分析人士注意到,雖然俄羅斯恢復向歐盟供氣,但俄烏供氣談判不歡而散,俄烏爭端的解决遙遙無期。即使今年的爭端暫時得以解决,歐盟依然不能擺脫幾乎一年一度因俄烏“鬥氣”而帶來的困擾。(北京新華網)

  分析人士指出,現在大家所關注的焦點主要是俄羅斯何時恢復通過烏克蘭的輸送管道向歐洲用戶供氣,如何保證俄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不被擅自“截流”,但本次“斷氣風波”的直接導火索,即俄烏之間的天然氣買賣價格和天然氣過境價格之爭,似乎被人們遺忘或者忽略,而這恰恰是一團亂麻中的“病灶”。

  對于2009年新年伊始爆發的這場“斷氣風波”,歐盟原想置身事外,但是無奈這場“風波”已讓歐盟17國的人民“冰冷刺骨”,現在也只好被動應戰,參與衝突調解過程。但是,如果俄烏之間無法就天然氣的買賣價格和天然氣過境價格達成妥協的話,那麽即便是暫時恢復對歐洲用戶的供氣,也僅僅屬于“保守型”的治療方法,恐難解决深層次的“病灶”。從這個意義上講,恢復供氣之路,仍是荊棘載途。(香港《文匯報》)


2、普京借機“分化歐洲” 緊握“天然氣閥門”撒手鐧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俄羅斯給烏克蘭施壓,也是向歐洲敲山震虎,打能源牌。歐盟約1/4的天然氣是從俄羅斯進口,其中約80%經由烏克蘭輸送。這次爭端無疑是俄羅斯捏住了歐洲相關國家的“氣門”。去年8月,俄羅斯和格魯吉亞一戰逼迫美國認可了俄在外高地區的優勢,薩卡什維利的冒險之舉將歐洲進一步推向了俄羅斯。而在今年年初的俄烏天然氣衝突中,俄天然氣武器展示出它比飛機、坦克更有優勢的威力,警告烏克蘭不要加入北約,同時警告其它前東歐國家,和“北極熊”擁抱,比和西方共舞來得更有保障。(北京《中國青年報》)

  俄羅斯堅稱,它最近在隆冬時節切斷輸往烏克蘭的天然氣——現在已擴大到了歐洲其他國家——是一場商業爭端帶來的結果,而不是莫斯科長期以來爲破壞烏克蘭親西方政策而采取的行動中的一部分。

  普京下令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切斷對烏天然氣供應後,不僅是烏克蘭,其他十幾個國家都斷絕了能源供應。這真是解决俄烏雙方在天然氣價格和過境費問題上錯綜複雜的雙邊爭端的方法嗎?當然不是,但普京的目的根本不在于此。普京的真正目的是爲了推進俄羅斯一項具有侵略性的戰略,即利用能源出口分化歐洲。普京在去年8月以一場入侵回應了薩卡什維利;如今,他又對尤先科發起了攻勢。(美國《華盛頓郵報》)


3、久拖不利妥協也難 解决危機難度越來越大

  政治分析家們較爲普遍的看法是,鑒于俄烏雙方在天然氣供應問題上存在一種“依存關係”。分歧久拖不决,雙方年復一年地圍繞天然氣問題發生摩擦,不僅不符合兩國的經濟利益,也損害各自的國際形象。因此,同前幾年一樣,俄烏雙方在經過幾番激烈的討價還價之後,最終總會達成妥協。至于“天然氣衝突”會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說法顯然是言過其實。(北京新華網)

  值得注意的是,與3年前的“鬥氣”相比,目前的經濟大氣候,也可能使解决爭端變得更困難。雖然俄羅斯幷不願意損害其“穩定的能源供應者”的聲譽,積極尋求“入約”的烏克蘭,也不希望真正妨礙歐盟的天然氣供應,兩國也均需要能源出口帶來的收入,但由于雙方都受到目前金融危機的拖累,他們都希望盡可能維護自身利益。(上海《解放日報》)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次“斷氣危機”雖然即將結束,但是俄烏兩國在俄羅斯輸烏天然氣問題上的矛盾根源幷沒有得到根本解决,危機仍有可能再次發生。首先,雙方對于俄方輸烏天然氣的價格問題的分歧依舊。8日晚,俄總理普京在莫斯科會見外國記者時重申,烏克蘭應該按照市場價格支付俄方的天然氣費用,因爲烏方未能履行雙方先前達成的條件。而面對俄方提出的條件,烏克蘭方面也是持强硬立場,不會輕易就接受俄方的要價。

  再進一步分析,其實俄烏此次的天然氣爭端反映了兩國深層次的矛盾。近年來,烏克蘭加快了向北約靠攏的步伐,與俄漸行漸遠,關係日漸疏離。目前,烏國內面臨經濟、政治雙重危機,俄此時利用天然氣問題向烏克蘭施壓,顯示出俄對烏的不滿和兩國關係的冷淡。而這樣的政治背景又使本已陷入僵局的俄烏天然氣爭端更加難以緩解。(北京國際在綫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