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探詢“躲貓貓”真相 網民調查創新還是作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4 19:36:08  


 
四、高估網民作用 危機公關不成熟

1、調查團實爲參觀團 制度滯後致使監督落空

  客觀地說,伍皓的開拓精神毋庸置疑,但事先不和警方溝通,不給調查團以實際的權力介入調查,網民調查團最終變成了網民參觀團,只能在看守所中走馬觀花,無權進行調查。如此一來,不解渴的調查、無力的報告,便是篤定的結局。所謂的“政府不再‘躲貓貓’”之說,顯得蒼白。(北京中國網)

  在此次“躲貓貓”調查團事件中,警方反復强調“調查團不能淩駕于法律之上”,既然調查團作爲普通民衆不具調看監控錄像、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權力,那擁有審查公安機關權力的檢察機制,完全可邀請人大代表參與監督。而這樣的程序正義,爲何在此次事件中始終看不到呢?誠如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所說,檢察院審查公安機關失、瀆職行爲的檢察監督機制,人大對公安機關的監督體系不是沒有,而是這些制度長期處于失靈或低效的狀態。因而,現在急需的不是設計制度,而是把這些制度激活,讓它們高效地運轉起來。(重慶《重慶時報》)


2、過高估計網民力量 不可過于依賴網絡監督

  對于由網民組成的民間調查團,公衆給予了過多的期待。其實,包括參加調查的網友自己,也有一種查明真相的責任感。網友“風之末端”被任命爲“躲貓貓”調查委員會主任後,仿《出師表》作文,表示願不負天下網友所托,查明真相。人們之所以對網民調查充滿期待,是因爲放大了網絡輿論的力量。近幾年來,由于人肉搜索的流行,在很多人眼中,網民的調查能力十分强大。實際上,網民的這種調查力只是局限于虛擬社會而已。一旦轉入現實社會,恐怕就不會那麽游刃有餘了。現實中的障礙幷非靠技術可以解决。網民既不是偵破專家,對當地警方又無約束力,單純網民和社會人士,獲取證據的力量遠遠不够。(北京《中國青年報》)

  拋開青年李蕎明死亡的真相姑且不論,在網友所撰寫的調查報告中,給公衆留下難以磨滅印象的恐怕還是這句話:當我們天真地提出會見在押嫌疑人、瀏覽監控錄像等一件件事情被制度、法律的名義所拒絕時,才突然感覺到,在網上可以呼風喚雨、製造流行的網友,在現實確實那樣無力。所有對此感到憤怒與不甘的網友,都忘記了一個最爲基本的道理,即:在現有語境之下,網民的全部力量只在于網絡,而非現實。網民這一群體概念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公民構成,網絡的力量之源,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來源于民衆的力量,網民的不滿,網民的憤怒,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公民的不滿與憤怒。憤怒的人群足以讓一切醜惡退避三舍,但憤怒的個體相對公權等强悍力量却顯得那麽弱不禁風。所以,當單個的網友,從網友這一群體概念中剝離出來後,深感無力與尷尬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陝西《華商報》)

  網絡輿論不一定要靠網絡的方式去解决,這應該算作常識。可惜,我們不自覺地誇大了網民的意義。瀏覽一下我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不難發現,自從網民“魑魅魍魎2009”偶然撿到了兩省官員公款出游的詳細資料幷在網上曝光引發震蕩後,我們接二連三地看到各種腐敗行爲被曝光。包括那個抽天價香烟的周久耕,這所有的被曝光的腐敗行爲,哪一起又是被網民所查處的呢?就某種意義而言,網民只是充當了反對者的角色,以反對或者質疑的立場,迫使相關方面作出恰當的回應,以期達到一個較爲圓滿的境况。“無限制造輿論,有限探究真相。”明白了這一點,厘清了網民的能量與局限,我們才會客觀、冷靜、理性地對待網民。(湖南紅網)


3、警方自己調查自己 “躲貓貓”必須有人被問責

  年僅24歲的李蕎明因爲涉嫌盜伐林木在看守所中丟了性命。晋寧縣公安局堅持認爲看守所幷無過錯,管教民警更沒有任何施虐、瀆職行爲。在警方的陳述中,看守所紀律嚴明、制度完善,如設立了過渡監室對新收押人員進行教育、監室內安裝有受虐報警裝置、每天對在押人員進行排查、不定期單獨談話等等,看守所也從未出現任何暴力、虐待、逼供現象。但問題恰恰在于,爲什麽那麽多有力措施、防範制度就是沒能防住普某某對李蕎明的拳打脚踢?爲什麽李蕎明和他的“室友”們還能那麽輕鬆自如地蒙上眼睛,在看守所內進行這類被絕對禁止的“躲貓貓”?(北京CCTV網)

  而且,“躲貓貓”事件中晋寧警方到底應該承擔什麽樣的責任?正如當年的孫志剛事件,面對一個年輕生命的非正常死亡,我們當然需要問責;面對一個普通游戲所帶來的超級殺傷力,我們當然需要問責;爲了避免今後再次發生類似事件,我們當然需要問責……如此,看守所也許才不會成爲聞之變色的談資,中國的法制建設才有望更進一步。(四川天府熱綫網)

  雲南官方邀請網友參加調查“躲貓貓”事件,固然是一種進步,但還應顯示出更大的誠意。“躲貓貓”之所以引起質疑,是因爲調查是由警方自己調查自己。這次雖然網友參與了調查,但主導調查的還是當地警方。有網友稱,只要雲南省委不“躲貓貓”,真相就不會躲貓貓。如果能讓沒有利益瓜葛的紀檢、檢察機關聯合調查,再輔以網民和社會人士全程監督,真相才不會遙遠。(北京《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