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聖元奶粉激素疑雲 中國乳業難洗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9 20:24:29  


 
四、制度性監管缺失 中國乳業全線告急

1、民眾送檢無門 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失責

  在奶粉“激素門”中,聖元要洗清嫌疑,本不需要等這麼久,家長們也不願意等這麼久。澄清“激素門”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對奶粉進行檢測。可是,質檢部門却拒絕了女嬰家長要求檢驗聖元奶粉的要求,理由有兩個。

  一是位於哈爾濱的國家乳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位於呼和浩特的國家乳製品及肉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回答,無法對奶粉進行激素檢測,“我們只能檢查奶粉國家標準裡面規定的項目,激素並不在其中。”二是國家藥監局負責藥品檢測的中國藥品檢驗總所負責檢品受理業務的工作人員稱,除某些保健食品之外,目前中國藥檢部門尚未開展食品檢測業務,“要檢測奶粉中的激素成分,現在肯定不能送檢,而且不受理個人申請”。公眾又陷入了“求真相而不得”的尷尬境地。(北京《中國青年報》)

  “只能檢查奶粉國家標準裡面規定的項目,激素並不在其中”的說法與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如出一轍。當時,相關部門也推脫說,三聚氰胺不是國家標準裡面規定的項目,所以不能檢查,而且也無法檢查。這種說法的要義大概就是,奶粉或食品中的有毒物質本來不應該出現,出現了我也管不著,因為這不是食品中應該出現的成分。從這種推諉中便可以看出食品安全失控的一些原因。

  在一個激素食品泛濫的年代,人們突然發現,原來在食品安全鏈條中,對激素的監管尚處在一片空白之中。有執行標準而沒有做好產品質量檢測,那是工作中的“監管缺位”、“監管失職”。不屬于檢測標注內的物質却危害了人身安全,那就是制度性的“監管缺位”。人們不希望類似的悲劇再度上演,更不希望中國的食品安全在監管層面存在如此大的漏洞。(上海《新聞晨報》)


2、乳品降低國標 大擴招導致行業大倒退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有關部門曾對乳液標準進行了一次重大修訂,但這一新國標曾被輿論驚呼為“讓中國原奶質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以“關愛中國嬰幼兒的健康,專注于提供優質的母嬰營養產品”為使命的聖元,如何拿這種極低的甚至有明顯漏洞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呢?(上海《新聞晨報》)

  據瞭解,1986年頒布的生鮮牛乳收購標準和2003年衛生部的鮮乳衛生標準,都要求蛋白質含量為2.95%,而2010年7月1日出台的中國乳製品國家標準却把蛋白質含量降低為2.8%(美國是3.0%)。對於這樣一個標準,制訂的理由是中國養牛業散戶居多、精飼料喂得少,奶牛的營養跟不上,產奶就會很稀、沒有營養。支持降低標準的專家表示,如果訂的標準太高,很多奶農就只能倒奶,或者偷偷地摻諸如三聚氰胺之類的東西。至於降低到2.8%之後,含量為2.6%的牛奶裡仍然可能摻三聚氰胺這個問題,他們沒有解釋如何應對。

  另一個指標菌落總數定的是200萬,在1986年的國家標準裡面分了四級,一級是50萬、二級是100萬、三級是200萬、四級是400萬。韓國的鮮奶標準是7000。據說在產“200萬”的奶牛場裡,基本上會出現異味和蒼蠅亂飛,儘管以後會消毒,但惡劣的飼養環境會影響鮮奶的質量。菌落標準的修改,使得過去相當于三級品的次品牛奶如今都成了合格品。至於修改的理由,據說也是為了保護這個行業。(重慶華龍網)

  從營養和菌落兩方面看,新國標都存在著這樣一個致命的弱點:它從來沒有考慮到獎勵優秀企業,而是把所有企業驅趕得向低標準去看齊,這看似保護了這個行業、保護了民族產業,却恰恰是毀掉了民族產業、毀掉了中國的乳製品行業。這樣的標準將會讓中國乳製品帶著低質量的標簽活下去,而無法對一個行業執行雙重標準,還使得中國市場成為國外低端甚至於不合格產品的收容所。

  低國標保護的又是誰的利益?除了一些經營不善的養殖散戶確實松了一口氣之外,最值得慶祝的應該是各地方政府。他們需要利稅和GDP,和認真地執行嚴酷的國標讓一批生產者(小企業、散戶)垮掉相比,修改及格線讓更多人及格,搞一個牛奶業的大擴招,實在是再和諧不過了。其次是一些需要養殖業數字每年增長的部委官員和行業協會領導,對他們來說,奶牛頭數的增加和乳製品產量的增加是現實的,可以寫進報告裡的,質量則很難量化,而且真對原奶動一刀,影響到很多方面的利益,還可能造成牛奶價格猛漲,引發消費者的埋怨,而且物價問題在中國又往往會牽扯到一個“政治正確”的問題。(廣東《時代周報》)


3、國產奶粉遭殃 禍延乳業上下游產業鏈

  聖元躲過“激素門”,不代表公眾的疑慮被打消。“激素門”事件反而暴露了中國乳業標準過低甚至缺失,以及乳業養殖環節和工業環節的嚴重脫節。經過三鹿奶粉事件的重創,國產奶粉本來就元氣大傷,此次聖元“激素門”,又讓國產奶粉剛剛恢復起來的市場遭受沉重打擊。

  在這種背景下,洋品牌漲價更加有恃無恐,2009年上半年全球原料奶的價格下降,但洋奶粉在中國却不斷的漲價,中國消費者的口袋被這些洋品牌搜刮得乾乾淨淨。2010年1月,惠氏、雀巢、雅培、美贊臣等多家洋奶粉又開始以推出新品名義漲價。到2010年6月,單是半年之內,就各種品牌洋奶粉就進行了三輪漲價。

  而且,洋奶粉的圍剿已經讓中國奶粉在中高端市場上面臨生存困絕境。到2008年洋品牌雖然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基本控制了中高端領域的話語權。但是到了2010年8月,洋奶粉已經占據了中國高端奶粉82%的市場份額,本土奶粉,集體淪陷。(北京中國經濟網)

  奶粉行業的平均利潤是30%,中低端奶粉產品的利潤僅有8%—10%,而高端奶粉產品却仍能保持住50%—100%的高利潤。而在奶粉銷售渠道的實際調查,筆者(路勝貞)發現,中、低檔正牌奶粉利潤平均一箱奶粉只有四五十元,高端奶粉的利潤是八九十元,而一些假冒奶粉的利潤也可達到六七十元。這種利潤差別總是習慣使中國奶粉從成本上進行節約,將奶源價格儘量壓低,奶賤傷農,而奶農為了儘量多的獲得利潤,不得不增加可以使乳含量增加的三聚氰胺,這就是著名的三鹿事件的由來,而添加激素則是促進奶牛的產奶量,從本質上講與三聚氰胺如出一轍。這樣上游奶農和下游奶粉製造商的矛盾便產生了。

  低價勢必壓縮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很多經銷商不賺錢了,就開始經營假冒奶粉,假冒奶粉典型的例子是阜陽大頭娃娃事件。而落實到奶農那裡,則是奶賤傷農,奶農為了獲取足夠的利潤或者保持住最基本的成本,也鋌而走險,添加一些能是奶量增加的飼料添加劑。也許一開始並不是集體行為,是某個奶農通過某種途徑得知添加某種東西後,會時奶產量增加,而口碑相傳。當然除此之外,也可能是奶農購買的了含有大量激素的飼料,是飼料商在作祟。這樣下來,整個就成了一個上游產業鏈的危機。(北京和訊網)

  儘管聖元奶粉已被證明不含違禁成分。但是中國奶粉品牌的確還是不讓國內消費者信服。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沒有信譽將是中國奶粉的集體悲劇。如果中國奶粉連質量的關都守不住,與洋奶粉的角逐不過是一個痴人說夢而已,中國奶粉重新進軍高端市場的大門還將會無限期關閉。(上海東方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