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我們為什麼愛撿美國“垃圾”?警惕文化浮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6 17:05:43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北京晨報報道,如今,不管是電影還是圖書等文化產品,一旦打上“引進”的烙印,往往在中國就能變身為緊俏貨。

  近日,有媒體統計稱,“一些在美國本土並不吃香,甚至堪稱“爛片”的電影卻能在中國票房大賣。”比如《變形金剛2》、《生化危機4》等好萊塢影片,在國內票房和美國票房占有率上相差懸殊。其實,不僅僅電影如此,圖書業也同樣如此,很多在國外籍籍無名的書籍,一旦打上“引進”的烙印,往往就能在我國躋身多個暢銷書榜單。

  為何相同的作品,在兩個不同的國家卻遭遇了截然相反的待遇,究竟是我們在撿別人的“垃圾”,還是另有原因?

  對此,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慶說:“原因有很多,文化背景、所處時代、精神需求等方面的不同都會造成這種現象。然而,就中國本身來說,我們處在一個文化浮躁的時代。美國人在‘南北戰爭’之後,也曾經歷過將近40年的文化浮躁,最終老羅斯福時代才得以改觀。但是在今天,我們已經沒有30年可以等了,我們必須警惕文化浮躁帶來的種種問題。”

  存在四大背景差異

  “爛片”變大片,“爛書”變成暢銷書,張國慶認為確實存在客觀的原因,他說:“文化背景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精神需求不同,往往會造成對同一個作品截然不同的看法。”

  張國慶說:“首先,文化背景影響著審美情趣,美國人覺得是美女的,中國人可能不覺得美,反之亦然。文藝作品也一樣,這裡有一個審美的差別。其次,我們和美國所處的歷史階段不一樣,雖然我們這些年發展很快,但是在很多領域裡仍舊落後於美國,有時候人家司空見慣的東西,在我們看來,仍舊很新奇,特別是技術上。這就如博士和本科,同樣一個觀點,在博士看來很平常,但對一個本科生,可能啟發頗多。其三,是需求不同,美國是一個成熟的現代化社會,他們社會中的各種關係、生活習慣、思維習慣等大都已經有了一個完善的體系,很少改變和涉獵新的東西。中國則不同,我們正處在一個走出去的階段,我們對世界無限好奇,對國外的很多東西都有興趣。相反,可能大多數美國人不會關心國際新聞,也可能有的美國人連中國什麼樣都不知道。最後,也不否認會有一些崇洋媚外的人,覺得國外的什麼都是好的。其實這些人恰恰是不了解國外,無法分辨好壞,索性全都覺得很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