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正:應重建台灣青年中國認同的路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7 00:17:56


北京大學博士生王正
  中評社三亞4月17日電(記者 楊犇堯)北京大學博士生王正在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並發言表示, 在台灣當前“去中化”的“台灣主體意識”高漲的情勢下,重建台灣青年中國認同的系統工程有必要進行頂層設計,突破關鍵難點。

  王正表示,2014年3月18日,數百名反對《兩岸服貿貿易協議》的學生和青年衝入並占領了台北“立法院”,爆發了台灣輿論所謂的“太陽花學運”,大陸學界則普遍將其稱為“反服貿風波”。隨著事態的後續發展,3月23日當晚抗爭學生又攻占了“行政院”;3月29日警眷和警友以“人手一多康乃馨”發起了“康乃馨運動”呼籲學生盡速返家;3月30日星期天人人身穿“黑衣衫”的“凱道反服貿遊行”號稱有數萬人參與;經過各方與學生多次對話後,整個事件直至4月10日才以學生退出議場而告終。如今,這場事件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但是它的後續餘波卻對台灣的政局社會以及台灣下一代青少年的國族認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探討如何重建台灣青年的中國認同之前,我們有必要重新回顧這次事件爆發的原因。

  在此風波告一段落,2014年下半年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曾舉辦了“第一屆兩岸青年觀點論壇”,出席的兩岸四地青年學者對於“太陽花學運”和“反服貿風波”發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當前台灣青年的認同和政治心理,紛紛提出了各自的分析和解釋。筆者在此將論壇中的觀點以及各種我們所知的各界看法,總結為以下12種主要論點:“民主危機論、權力鬥爭論、紅利不均論、台獨抬頭論、去中教育論、恐中心理論、世代矛盾論、貧富差距論、網絡動員論、後民主時代論、後平等主義論、後工業主義論”。這12種論點整合在一起,反映的則是一種我們分析台灣青年認同與台灣政局社會變遷的多棱立體視角。
 
  他也表示,以多棱視角來分析台灣青年的認同,使我們認識到影響和干擾台灣青年認同的因素是十分複雜的,我們絕對不能輕視這種高度的複雜性。但是如果要我們以一個最主要的視角來理解為什麼當前台灣青年的認同會與父輩差距如此之大,也許可以選擇從政治社會變遷與世代差異的角度來進行剖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