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字時代 如何提升大眾信息素養
http://www.CRNTT.com   2022-02-21 11:21:43


河北省滄州市市民通過掃碼台歷閱讀書籍。(來源:人民視覺)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從結繩記事到互聯網,媒介演變正在降低信息傳播的成本和難度。進入數字時代,很多知識內容通過短視頻、問答、直播等形式傳播,讓受眾有機會了解到更多有價值信息、學習到更多新知識,激發起大眾學習和思考的興趣。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其中8.88億人看短視頻、6.38億人看直播,互聯網應用和服務逐漸構建起數字社會中信息和知識傳播的新形態。同時,碎片化、同質化、過度商業化等信息和知識也有所增加。專家表示,應促進傳播媒介規範化發展,提升大眾信息素養、知識素養和對數字社會的適應能力,樹立正確的數字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

  學習新知識的門檻逐漸降低

  “‘蟹堅強’今天過得如何?”“它脫殼成功了嗎”……在那段時間裡,在廣州一家公司做職員的於先生總會到創作者“海王弗蘭克”發布的短視頻下留言,催他更新視頻。

  事情要從一個關於螃蟹的視頻說起。一只螃蟹被用來喂養白狗鯊,後來僥幸逃生,但失去了8條腿和一對螯足,腹部還被劃開了一道大口子。於先生說,“看了視頻我才知道,作為甲殼類動物,螃蟹想要重生,必須脫殼。這個螃蟹受傷嚴重,脫殼成功率幾乎為零,不過它胃口不錯,這引起了我的很大興趣,它能不能創造奇跡?”

  於先生隨後開始關注這則名為“蟹堅強的故事”視頻,每天觀看螃蟹對藤壺、蝦肉、魚塊等大快朵頤的樣子,聆聽創作者對螃蟹生活習性的講解。最終,“蟹堅強”憑借頑強的意志力脫殼成功,腿和螯足全部長出,還有好看的花紋。於先生感嘆:“奇跡只會降臨在不言放棄的家夥身上。看完這組視頻,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海洋生物知識,對生命更敬畏,面對挫折時也更從容了。”

  知識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近年來,隨著社交網絡平台的發展,公眾進行知識創作、學習新知識的門檻逐漸降低,生動直觀、通俗易懂的短視頻、互動問答、直播閱讀等傳播形式成為知識傳播的重要渠道。

  互動問答還促進了知識分享。剛從事財務工作的陳菲對職場有很多疑問,但她以前並不知道向誰求助。“作為一名財務人員,你發現了哪些入行以前錯誤的認知?”“財務高手與普通會計的差距在哪裡?”“會計應屆生第一份工作找什麼?”……一次偶然機會,陳菲在網站上搜到一個名叫“貓大叔”的答主,其對財務、職場等話題的解答讓她豁然開朗,她在工作中進步很快。陳菲說,“貓大叔”的回答接地氣,像一個行業前輩跟你聊天。

  閱讀也能直播。“我長大後想飛到火星,我還想駕駛超音速火車周游世界。我的夢想可以成真嗎?”在一場推介青少年圖書《答案》的線上直播活動中,一名7歲孩子向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提問。錢永剛回答,這些夢想雖然今天遙不可及,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總有圓夢的可能。在競爭激烈的直播領域,平台聯合媒體、作家、名人等打造的這些直播閱讀、聽書閱讀、打卡閱讀等模式,成為數字閱讀的新趨勢。

  “在互聯網發展的不同時期,知識傳播的組織邏輯由內容聚合向智慧互聯遞進,知識的呈現形式由結構化的‘正式文本’轉向去結構化的‘非正式文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表示,從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到社交網絡平台、網絡百科,再到短視頻、問答、直播,知識傳播的渠道和形式不斷變化,受眾互動和參與度越來越高。

  知識普及是提升信息素養的基礎

  相比傳統的通過書本、文章等模式獲取信息與知識,數字時代的知識傳播正在呈現很多新特點。

  傳播內容注重趣味性、通俗性、實用性。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講究短、平、快,要求相應的傳播內容注重吸引受眾“眼球”、激發獲得感和情感共鳴。安徽出版集團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發展部負責人秦越,在知乎網站上是一名資深答主,喜歡將工作的感悟、思考和積累用文字進行通俗表達。在他看來,文章的創作過程並不複雜,關鍵是思考和積累,“就像在工作中看到遇到一些事情,人們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這背後都有原因。只有把這些‘幹貨’用通俗的文字表達出來,讓人們讀後就能實踐,才能引起共鳴”。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