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毛澤東決策抗美援朝出兵與撤軍的台前幕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4 00:10:47  


 
  彭德懷感到時間緊了些,但仍表示:“我只好一天按10天甚至20天的工作量來幹了。” 

  毛澤東笑了:“抗美援朝我是積極分子,你百分之百支持我,看來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 

  10月18日,毛澤東主持會議,再次研究出兵朝鮮之事。會上,由剛剛回到北京的周恩來介紹了幾天來同斯大林、莫洛托夫等會談的情況。毛澤東最終決斷:“現在敵人已圍攻了平壤,再過幾天敵人就進到鴨綠江了。我們不論有天大的困難,志願軍渡江援朝不能再變,時間也不能再推遲,仍按原計劃渡江。”隨後,彭德懷奉毛澤東指示,以毛澤東的名義,擬發了給十三兵團和東北軍區領導的特急絕密電報,告知中央的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日入朝作戰。

  何時撤軍?毛澤東關注談判的每一個細節

  志願軍入朝參戰後,除了最初幾個月的時間雙方真正是在作戰以外,從1951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1953年7月戰爭結束,雙方基本上是處在一個打打談談的狀態之中。其中,談的時間遠比打的時間長。

  在侵朝戰爭的頭一年,美國付出了8.8萬人傷亡的代價,相當於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部損失的近三分之一。先前不惜把戰火燒到鴨綠江的驕橫的美國侵略者,開始轉向謀求停戰談判。1951年5月31日,美國國務院顧問、前駐蘇大使凱南非正式拜會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表示美國政府準備與中國討論結束朝鮮戰爭問題,願意恢復戰前狀態。

  毛澤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知道停戰的時機已經到來。此時,在毛澤東的腦海里,清晰地顯出兩條戰線:軍事戰線和政治戰線,一個是打,一個是談。至6月中旬,毛澤東醞釀成熟一個新的指導方針,這就是: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毛澤東提出的這個方針,使中朝軍隊能够在即將到來的長達兩年之久的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相互交錯、邊打邊談、又談又打的局面下,牢牢掌握主動權。

  7月9日,停戰談判正式開始的前一天,毛澤東還在仔細審閱南日、鄧華在首次會議上的發言稿。他在給李克農並告金日成、彭德懷的電報中說:“南日、鄧華兩個發言稿均可用。唯南日稿內稱‘願意接受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先生的提議並準備舉行停戰談判’,改為‘願意舉行停戰談判’,將‘接受蘇聯’以下21個字删去,因為李奇微的聲明在文字上並無願意接受馬立克提議的表示,如果南日這樣說,可能引起對方的無謂的批評。” 

  毛澤東就是這麼一個生活中不拘小節而工作中又十分注重細節的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