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蔬菜“按個買”是對市場穩定機制的拷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3 20:32:25


豬肉、蔬菜價格居高不下,市民買菜貨比三家。
  近兩個多月來,不少地方蔬菜價格動輒翻倍、漲幅驚人,北京市的蔬菜平均漲價幅度在40%以上。現在大媽大爺們去超市買菜,已經不是“論斤稱”,而是開始“按個買”了:2個茄子,3個西紅柿,1個土豆……

  蔬菜的價格走高,從兩個方面可以佐證。一個是官方的,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以白菜為代表的蔬菜價格今年漲勢明顯,白菜價格每千克為5.13元,較1月初上漲122%;一個是民間的,菜價成了“段子手”創作的源泉:下館子吃飯,葱蒜炒肉這樣的菜已成豪華頂配。從“論斤稱”到“按個買”并沒有花多長時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變化的發生?

  “蔬菜儲備”的缺乏。各地都有蔬菜儲備機制,也建了不少儲備倉庫,“論個買”實際上暴露出蔬菜儲備機制的作用沒有有效地發揮。作為地方政府,應該把儲備蔬菜這樣的事情當作民生事業來做。建立和完善蔬菜儲備機制,以備不時之需,顯現的是一個地方政府的擔當與能力。

  “聯動機制”的缺乏。想起去年關於河南菜農的一條新聞,賣掉一三輪車青菜的錢,竟然不够吃一碗燴面,他們只能無奈看著蔬菜爛在地裡。有的地方青菜銷不出去,有的地方蔬菜不够吃;這裡的蘋果價格昂貴,那裡的蘋果卻壞在倉庫裡。互聯網時代,本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地域之間、供需雙方的有效聯動,這樣的情況還會發生。

  “身邊蔬菜”的缺乏。很多地方說菜價上漲了,這是事實。可在筆者生活的江蘇徐州沛縣,菜價就沒有上漲,而且是想吃什麼吃什麼。因為我們這裡有“身邊蔬菜”,縣城周邊規劃了很多“靠近縣城的蔬菜基地”,菜價能高到哪裡去?這啓示,政府需要把菜地“搬”進城市或郊區,這樣就能紓解價格走高的現象了。

  “減少環節”的缺乏。蔬菜價格走高,菜農真正賺錢了嗎?未必。價格飛漲,真正賺錢的是中間環節。一把小小的青菜要經過10多個流通環節。層層加價,層層賺錢,到了市民手裡也只能“按個買”了。要改變這種現象,實現蔬菜的直銷就是該考慮的事情了。(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郭元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