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警惕“巴鐵”脫離科學軌道的高風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8 15:03:23


  因為一次實車上路測試,曾受到廣泛質疑的“空中巴士”,似乎真要從構想變成現實了。但是,在引起關注的同時,圍繞“巴鐵”項目的爭議也再度達到高潮。

  與上一次只在專業內和網絡論壇上爭論不同,這次因為看到了真車,且有主流媒體報道加持,巴鐵被更多人關注,被一部分人稱為拯救城市擁堵的“神器”、重大原創發明的代表;但在質疑者看來,這就是個改頭換面的“民科”項目,幾乎沒有什麼科學性和可行性,甚至只是理財公司為大規模融資編造的故事。

  巴鐵爭議,被繞進去的不僅是普通網友,還有很多專業媒體。支持巴鐵,有鼓吹偽科學,甚至為融資詐騙張目的風險;反對巴鐵,則可能被扣上打壓民間創新、貶低中國創造的帽子。很多人被這種反轉和對立搞糊塗了,左右為難。

  其實,出現這種傳播困境,主要是因為缺少認真調查和科學求證精神。既然是這麼具有革命性的重大發明,不能只有企業的自我宣傳和網絡上的衆說紛紜,還要去調查這項成果的來龍去脈和試驗過程,讓科學共同體和真正的專家評估到底可不可行。很遺憾,目前還很少看到這樣的信息。

  當然,也不能說輿論的關注和質疑就沒有價值,正是這種討論,讓巴鐵這個傳說中的“黑科技”真正見光,接受科學和民衆的檢驗。

  現代公共交通體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對巴鐵不管是彈是贊,都要用科學的標准和方法。巴鐵雖然高聳在城市道路上空,但也是有軌道的,我們評價巴鐵,也不能脫離科學的軌道。這裡說的科學,既是指符合自然科學原理,也包括有利於城市科學管理和公共安全。

  以這樣的標准來衡量,巴鐵項目很難說是合格的,至少離落地投入運行,還差著好幾條街的距離。其實,“空中巴士”的設想并不是什麼新事物,也不像磁懸浮那樣,有多高的技術含量。而且,研究設計巴鐵的團隊,沒聽說有相關領域的專家,或者做出過什麼成功的項目。這麼說并不是否定民間創新和個人發明創造,也不是唯學歷或唯名氣論,而是因為這麼複雜的交通系統的設計,確實需要專業的科學知識,經過嚴格論證和試驗,這是科學規律決定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