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撤稿事件”的板子該打向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5 17:58:19


  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SpringerNature)日前在其旗下一期刊的主頁發表撤稿聲明,107篇醫學論文因同行評議造假而被撤下,被撤論文全部來自中國。中國科協高度重視撤稿事件,第一時間約見該集團大中華區總裁,認為作者和中介確實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期刊與編輯同樣負有責任。

  中國一些媒體在報道此事時,有意無意地在制造這樣一種印象:審稿程序都是國際慣例,“防君子不防小人”,只是因為中國人太狡猾了,標准化流程就被中國人玩壞了,甚至還有人認為“中國科協在倒打一耙,推卸責任”。必須強調,這種印象與事實不符。

  我們首先分析一下作假者的作弊手法。每一個科學雜志在接受投稿時,都會請投稿人提出幾名推薦的審稿人;如有需要,還會提出幾名要回避的審稿人。這起事件中,投稿人推薦的審稿人姓名是真實的,信箱卻是偽造的,可能是Gmail、163之類。審稿系統給這些信箱發信,就發到造假者的同夥手裡,他們給出的審稿意見自然都是贊成發表。

  對作弊固然應強烈抨擊,但同時也可看出,這樣的作弊手段很低級,應該很容易被發現。絕大多數情況下,學術機構人員的信箱都是所屬機構的專用郵箱,例如我的信箱是ustc.edu.cn的,一看就知道屬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何一個雜志的專業編輯如果看到大量以Gmail、163為地址的推薦審稿人,不感到奇怪嗎?

  其次,正常情況下,學術期刊不會全都采用投稿人推薦的審稿人,我有不少同事在國際學術期刊擔任編輯,他們對每篇投稿都努力尋找對路的審稿人。工作量很可觀,消耗不少時間精力,但他們兢兢業業地承擔了下來,完全是為了服務整個科學共同體。如果編輯只需要把稿子扔給投稿人推薦的審稿人就行,自己什麼腦筋都不需要動,那這份工作不是太容易了嗎?還有什麼技術含量?一般而言,編輯會從推薦的審稿人中選擇一個,還會從雜志的專家庫中再選擇一兩位專家進行評審。如果《腫瘤生物學》的編輯全部采用推薦的審稿人,只能說明他們可能連個專家庫都沒有,或者壓根就是在糊弄。

  我們再來看看《腫瘤生物學》這個雜志。如果不是因為這次事件,聽說過這個期刊的科學工作者估計寥寥無幾。有個指標很說明問題:它的影響因子(即過去兩年內該期刊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數)只有2.9。這如果在物理、化學領域還算可以,但在生物學領域是比較低的。作為對比,腫瘤學界比較好的雜志《腫瘤研究》影響因子在9以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Science》《Cell》的影響因子更是超過20。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