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教育脫貧,不能只靠技術
http://www.CRNTT.com   2018-12-21 22:42:07


  近日,大陸坊間被題為《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刷屏。文章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中國最前列的高中”成都七中的課程通過直播技術傳遞到雲南祿勸一中等248所貧困地區高中。多年來,7.2萬名貧困學生跟隨直播課上完高中,其中88人考上清華北大。

  不少人看完文章後盛贊,這是科技改變命運。直播課不僅讓基礎薄弱的學生接觸到全國一流教學,還能讓這些從未走出過縣城的孩子通過觀看大城市同齡人的發言開拓視野。因此,不少人認為這個模式可以在貧困地區大力推廣。

  88名貧家子弟考上清北,這是不爭的事實。可以說,沒有這塊直播屏幕,這個數量必然會降低,甚至沒有。但反過來想想,并非有了這塊屏幕,貧困生就必然能上大學。

  細看這篇以祿勸一中為主角的報道,在開設直播班的網校負責人的推動下,該地教育局長、校長及廣大師生都是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上學、高考的。剛開始是“花錢都買不到生源”、“家長不管孩子”、“貧窮限制想象力”,到後來學生挑燈夜讀,教師“連上20個晚自習”,考上昆明學校的學生竟主動回到小縣城上課。這其中固然有直播課的激勵作用,但校長教師的責任心和學生的上進心還是根本。

  畢竟不是所有的直播課推廣都順利。據報道,一些學校的教師就曾撕書抗議。連老師認識到自己的差距都會消極怠課,學生看到遙遠的花花世界是否也會有“認命”的可能?自媒體“大象公會”采訪了四川大涼山一些經歷網絡直播班的學生,他們就表示,網絡直播教學缺乏互動,進度快,許多同學不適應,“很辛苦,一直被拖著走”。教師則是“比較輕鬆,也比較迷茫……沒有講習題”。

  科技讓我們距離向往的生活更近,但人心才是根本。88個清北學生證明了鄉村生源的潛力,只是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命運沒有為他們提供一個機會。祿勸一中是幸運的,師生齊心改變了希望貧瘠的土壤。而對於更多對未來沒有期待的鄉村少年來說,則需要更廣泛意義上的“人”來改變現狀,這包括當地師生、政府的努力乃至全國的支援。

  一塊直播屏幕載譽過重,若想真正做到教育脫貧,還是得靠人。(來源:美國《僑報》 作者:鐘海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