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不獨立的紅監會更像公關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8 11:24:27  


  紅會疑雲繼續發酵。近日,繼知名網友五岳散人質疑王永及其品牌中國後,網友“落魄書生周筱贇”也發表長微博質疑“王永和中國紅十字會涉嫌商業利益交換關係”,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紅監會”)實質是紅會養的公關部。對此,紅監會新聞發言人王永表示,到目前為止,“任何爆料沒有任何一項證明我有不妥的地方,我是紅會的質疑者、批評者,現在反過來質疑我,難道是希望我不再質疑紅會嗎?”

  當紅會陷入公信窪地不可自拔之際,原本定位於紅會獨立監督機構的紅監會卻又遭“爆料”。其實,網友“落魄書生周筱贇”的質疑,正如紅監會發言人王永自己所言,並不算爆料。因為自成立起,紅監會的角色和定位就帶有不可避免的曖昧之處。

  在公開場合,紅會副會長趙白鴿多次表示,“紅監會的運作經費全由委員自籌”;而如今紅監會發言人也承認,紅監會的常設機構秘書處就設在紅會,紅會還為該秘書處聘請了一名專職秘書,並由紅會提供辦公場所。根據紅監會章程第24條的規定,紅會應為其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辦公場所和設備。這樣的藕斷絲連,即便紅監會成員的個人信譽有保障,但能保證紅會真出了嚴重的問題,紅監會仍能鐵面無私地向社會公開嗎?以此來看,紅監會的獨立性受到質疑,實屬必然。

  不難看出,紅監會從辦公場所、人員配備都由紅會一手操持,這確實不像是真正“打造”一個嚴格的獨立第三方監督機構的架勢。倒是更符合趙白鴿在紅監會成立之前所提到的紅會改革中的一個方向:“決策和評估體系當中必須真正尋找獨立的人參與,代表中立的觀點進行評估”,也即紅會在自身內部的決策中引入值得信賴的“獨立人”參與,以增強紅會內部決策的科學性。

  言下之意,這種改革,只相當於紅會從優化決策入手所作的一個內部改良,絕不等同於引入了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監督,而僅僅是實現“自律”的一個方式而已,與國外的慈善機構基金董事會的定位接近。但紅會以及紅監會對外標榜的又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這種“高調”定位與實際情況的不符,在一開始便製造了新的公信缺口。

  再聯繫到紅監會新聞發言人王永所具有的“商人”背景,和其為趙白鴿頒獎一事,如此現實更加劇了紅監會自身公信的流失。不是公眾“小看”紅監會,而是紅監會自身“小看”了自己的角色和“職業操守”。即便拋開紅監會是否與紅會有利益往來不談,這樣的組織結構顯然也不能被稱之為獨立的監督。

  王永在回應質疑時稱,“我自認是社監委內部比較負責的委員之一,做事也比較多,一個人管理社監委微博那麼長時間,對待社監委的工作兢兢業業,我問心無愧。”問題是,即便王永的說法屬實,這也只能是以個人的信譽作擔保,並不能就能代表一個獨立的紅監會形象。當下的紅會和紅監會都應該明白,現在已經不是一個靠個人信譽可以支撐組織公信的時代。真正的監督公信,源自實實在在的監督結果,而首先保證自身的獨立只是最基本的底線問題。無獨立可言,與公關部何異?

  既想樹立公信,為紅會“代言”,又難脫彼此間的曖昧關係,這注定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困境。自去年年底成立以來,紅監會不僅未能在紅會的公開透明上表現出實際性的監督行動,就連其內部的運作程序情況都很少向外界公開。更為關鍵的是,要想借一個角色搖擺、獨立性難保的監督委員會來扶紅會公信於既倒,本就是一廂情願。可以說,紅會在未真正打開向社會監督的突破口之前,一切內部的努力,都只能招致更多的質疑。(時間:5月15日 來源:法制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