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釐清捐款流向,紅會方能重樹公信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7 13:25:41  


  沈陽百歲老人關英漢日前捐贈10萬元存款給紅十字會,引發網絡熱議。網友未能在網上查詢出老人捐款信息,是由於查詢系統未覆蓋區級。至於捐款流向,沈陽市紅十字會稱不可能分清。

  為何捐款最終流向不可能分清呢?沈陽市紅十字會的理由是“由於信息逐級上報時,都是多筆款項綜合匯總,個人單筆捐款的具體信息在向上匯報的過程中就好像支流匯成海洋,總量可以保證,但要分清每一筆捐款具體流向,幾乎不可能。”

  原來是個“半截子”公開,只是在捐款總量上公開了,至於每筆捐款具體幹嘛去了,到了誰的手裡,那就沒法說了。這不得不質疑:這捐款的去向,紅會是真沒辦法分清還是骨子裡就不想分清?

  紅會飽受質疑,公信力陷信任危機,根源就在於公眾質疑捐款並沒有流向該流向的地方。作為捐款人,本就有權利知道自己所捐錢款的去向,如果捐款最終去向不夠透明,就會讓公眾內心築起一道圍墻。郭美美事件後,紅會一直在嘗試著挽回慈善形象,但公眾內心的墻依然不倒,原因就在於紅會似乎只熱衷於形式上的修修補補,而未有過實質意義上如釐清捐款流向之類的改進。蘆山地震後,香港的 “抗捐事件”雖說是個別人的別有用心,但未嘗不是內地慈善機制和救災機制不透明,捐款流向不清而招來的借口。

  信任是慈善組織的生命,沒有捐款人的信任,所有的慈善都無從談起。對慈善機構而言,公開透明是無法回避的選項。沒有公開透明,公眾監督就是虛妄之談;沒有公開透明,就為腐敗埋下伏筆。公開透明,不是簡單粗糙地曬總賬,而是需要知道每一筆捐款的來源、具體流向,需要知道善款有沒有發揮效用,能夠查明捐款到了哪個省、哪個市、哪個鄉鎮甚至哪個收益人的手裡。

  紅會飽受輿論質疑,經歷了諸多的挫折,也到了應該真正痛定思痛,改良自身的時候了。釐清捐款流向雖然繁瑣,但體現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氣和態度。這既是對自己負責,防止捐款縮水,挽回慈善形象;更是對國家和人民負責,從新得到公眾的信任,樹立整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時間:5月7日 來源:荊楚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