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城新區規劃 需要優化決策過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6 13:16:17


  地方上熱衷規劃新城與建造新城的邏輯是淺顯而易懂的,因為上項目既有財政支持又有利於漂亮的GDP數字,當然對政績多有裨益的,因此,在缺乏統一規劃的情況下,新城不斷開花,一些成功了,一些卻變成“鬼城”、“空城”。

  不過,在一些新城發展比較成功的城市,新城的數量越來越多卻也導致了不少問題。比如帶來了城市交通問題,正如一些專家所說的,“無環不城市”,城市為了連接這些新城與開發區,圍繞汽車的交通軌道不斷發展,但結合其他方面原因又帶來了更多擁堵,道路設計也沒有過多考慮市民步行的方便與否,有的為了道路甚至也犧牲了以往的街景,讓市民倍感失落與了無生趣。

  一方面是新城新區不斷發展,另一方面國家也提出了向城鎮化要質量,并非常重視中小城市的發展,畢竟,中小城市是帶動就業的主力軍之一。我們認為,新城新區的發展必須要有一盤棋,就全國而言,各地提出的新城新區發展方案,必須在全國層面進行統籌;就一省而言,大城市應該更多地發揮起帶動中小城市的作用;就一個城市而言,應該對各區報上來的新城發展項目進行綜合評估,而不是看哪個區的活動能力強就給其上項目。

  坦白說,要做到以上的綜合統籌知易行難,在現行的行政體制框架之下,GDP考核和地方的政績觀首先決定了上項目還是好的,這種項目短期會為地方管理者帶來各種好處,但是長期的效應即使是因為短視帶來的壞處,也追溯不到原有的拍板者了。所以,如何使得一個地方的發展思路既有合理性又有延續性,是對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大考驗。現實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前任的項目,繼任者又推倒重來,這頗能顯示出“三把火”。

  我國現在也已提出不斷淡化GDP考核,但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目前來看,地方上還應該盡快不斷優化議事結構,建立較完善的決策程序,比如在決策過程中可以融合主管部門、專家、媒體與社會民意,多聽取來自底層的民意,綜合考慮。現代公共政策學認為,在經過了多方充分博弈之後的公共政策,盡管不能令博弈方所有人都滿意,但是人們也大都會選擇遵從,因為他們參與了決策過程。優化決策過程,不僅可以科學決策、減少財政浪費,也可以減少民間的吐槽。(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秦楊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