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沒有哪所好大學是靠“改名”改出來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1 11:03:47


大學改名(漫畫)
  瀘州醫學院想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在過去的一年中一直受到四川大學的抵制。最近,瀘州醫學院又悄然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此舉遭遇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強烈憤慨和反對。26日上午10時,西南醫院通過官網發布聲明稱,堅決反對瀘醫改名,并已向教育部申請高校更名行政複議。12時左右,西南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再次表明反對態度。對此,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完善學校名稱使用的相關政策規定,防止引發高校校名衝突。

  這些年,高校改名其實早已司空見慣,但像新聞中這樣一波三折的情況卻少有。瀘州醫學院改名究竟惹誰了?之前,更名“四川醫科大學”的時候,遭遇四川大學醫學部的“阻擊”,據說是因為川大醫學部(原華西醫科大學)前身即為“四川醫科大學”,影響到了所謂“老川醫人”的感情。而這次更名“西南醫科大學”呢,第三軍醫大學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正國給教育部長的公開信中提出,“如‘西南醫科大學’校名一旦出現,恐怕百姓們將誤把(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歸為這所‘西南醫科大學’名下。無論是患者尋醫問診可能走錯醫院,或是學子高考報名因校名難辨而大費周章……從歷史源流和發展水平上看,該校畢竟不能代表西南地區的醫學教育水平,若冠以‘西南醫科大學’的名稱,恐怕難以服衆,若更名為‘瀘州醫科大學’則似乎比較順理成章。”除此之外,據“上游新聞”披露,第三軍醫大學有移交地方的可能,如果移交地方,那麼,“西南醫科大學”對他們無疑將是最好的備選名稱。

  因此,別看這次瀘州醫學院改名風波鬧得這麼凶,種種“阻力”背後,說白了并不是反對“改名”行為本身,而是改什麼名的問題。一方面,瀘州醫學院希望通過改名往“四川”、“西南”上靠,提升自己的“規格”;另一方面,在醫學專業方面,涉及“四川”、“西南”這樣的大詞兒,又被一些名校看做自己專屬的、不容侵犯的名譽、情感資源。

  既然如此,瀘州醫學院為何還非要在改名問題上孜孜以求呢?媒體統計,在最近6年時間裡,共有472所高校更改校名,占全國高校總數的23%。高校之所以熱衷更名,首先是現實利益驅動的結果。按照目前的公辦高校級別設置,一所公辦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後,學校的行政級別將從副廳升為正廳;學校的招生,也將從專科批次,調整到本科批次。像瀘州醫學院這樣的本科學院更名為大學,行政級別雖不調整,但是對於有“大學”身份的高校,政府部門在配置教育與學術資源時,包括配備師資、擴大招生、申請課題,好處都是大大的。

  其次,在現實中,“高大上”的校名往往也更有利於招生宣傳,并獲得考生(尤其是外地考生)的心理“認可”。比如媒體曾報道,原武漢紡織工學院1999年在湖北招收理科生352人,第一志願填報僅148人,達到分數綫的才37人;但在更名武漢科技學院之後,生源則逐年攀升,分數綫也是節節升高。因此,有人總結了近年來高校改名的趨勢,一是“地域屬性”越大越好,從市到省,從省到華東、華中、華南、華北……“升級”無限。二是,“專業屬性”越淡越好,“鐵道”改“交通”、“水產”改“海洋”、“鋼鐵”改“科技”……或者直接將“財經”、“經濟”、“理工”這些詞兒拿來就用。

  當然,高校熱衷更名,也不只是學校本身的利益訴求使然。教育學者熊丙奇在《高校更名的行政與利益邏輯》中說,“過去6年間,近500所高校的更名,都是得到教育主管部門批准的,換句話說,教育主管部門本身即是高校頻繁更名的重要推手。雖然2010年頒布的教育規劃綱要早已明確,發展高等教育,要從重視數量,轉向重視質量和特色,但是,很多地方從來沒有擺脫重視數量的思維,把一個地區有多少本科院校、有多少‘大學’作為發展高等教育的目標,因此,高校更名與地方利益相關,也往往被地方教育部門作為重點工作。”

  顯然,不管是對高校自身來說,還是對地方教育管理部門而言,“改名”升格,都成了實現高校教育“發展”的捷徑。不過,這種“發展”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大,大家恐怕也心知肚明。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說到底,不是“大氣”的校名,而是實實在在的教學質量,沒有哪所好大學是靠“改名”改出來的。國外有許多高校不改名,一直保持初創時的“學院”,但并不影響其譽滿全球,更不影響其培養一流人才,比如法國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英國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作為一所高校,不注重修煉“內功”、不注重發展內涵,卻熱衷於通過改一個時髦的校名來提高競爭力,恐怕這才是瀘州醫學院改名風波背後真正的荒誕所在。(來源:新文化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