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校園貸亂象暴露教育缺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0 14:11:03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高校開展校園網貸風險防範集中專項工作,開展主題教育,并積極探索建設和發展校園社區銀行,滿足學生需求。隨後,銀監會稱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將在明年1月底完成,重點排查校園貸業務。

  應當肯定的是,作為學生的保護者和市場監管者,政府相關部門重視并決心整治大學生貸款亂象,這是對學生負責任的體現。近年來,校園貸逐漸流行,據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查報告》顯示,8.77%的大學生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小額信用貸款占比5.33%、網絡貸款占比3.44%。中國一共有2400多萬大學生,其中每100個大學生就有近9個在使用貸款,這不是一個小數字。

  然而,一些學生因為無力償還貸款利息而導致的悲劇也時常見諸報端,甚至出現了女大學生“裸條”借貸、大學生被校園貸“逼死”等極端事件。一些貸款平台固然存在審核不嚴、低門檻誘導貸款等問題。但我們也要看到,自身消費觀不正確、缺乏金融常識才是大學生貸款悲劇的根本原因,相關各方有責任加強大學生的消費觀和理財等方面教育。

  首先,我國法律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涉入此類事件的大學生大都已經成年,并且他們在大部分的案例中也的確負有一定責任。出現的極端案例中,當事人貸款的目的往往不是助學,而是用於購買新款電子產品等非必要消費。在相關報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事人往往“沒想到”“不知道”自己的貸款利息是怎麼累積成巨額欠款的。攀比心理,衝動盲目的行動,使得部分大學生在消費時不顧長遠;對利息、手續費、違約金等概念不熟悉,更使得他們在貸款時無所顧忌。

  為什麼已至成年的大學生,卻如此缺乏基本的消費常識和金融常識呢?相關教育的缺乏難辭其咎。高中及其以前的學校教育中,無論是理科的理化生,還是文科的政史地,都沒有對金融常識進行必要的講解。以人教版教材為例,高中政治雖然有《經濟生活》這本教材,但教材中更多的是從宏觀角度介紹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和基本概念,而具有操作性和現實性的理財知識幾乎沒有。學校的教育以專業知識為主,這無可厚非,但在“素質教育”成為共識的今天,我們不能僅僅為高考而學習,生活常識的教育同樣必不可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