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學習類APP,需要有個好管家
http://www.CRNTT.com   2017-11-16 23:54:24


  近幾年,“人手一機”成為常態,高舉各色旗幟的學習類App便噴湧而出。據《在綫教育行業市場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綫教育用戶規模為9001.4萬人,未來幾年還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19年預計將達到1.6億人。其中,中小學生占據了“半壁江山”。以“中小學學習類App”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立即能彈出不下100個App推薦,覆蓋語數外各科,功能側重不盡相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App泥沙俱下,涉黃、抄襲問題多,所謂“優質答案”錯誤百出,簡直誤人子弟! 

  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網絡的迅猛發展,讓各種各類的手機APP像雨後春笋般湧現在用戶的手機屏幕上。商業類型的、服務類型的、學習類型的、政務類型的,五花八門,多如牛毛。這些APP精准地服務於用戶,方便了使用者的學習、生活,值得贊賞。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學習類APP質量泥沙俱下,參差不齊,甚至存在著涉黃、抄襲、答案錯誤不錯等問題,不能不令人憂慮。

  學習類APP的服務對象是中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是非觀念不強,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信息的騷擾,於他們的身心健康不宜。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更應當對學習類APP的質量加以關注。那麼,誰應該對學習類APP裡面的雜質負責呢?毫無疑問,應當是APP的管理平台。大家知道,即便是公益性質的學習類APP,也是以獲得利益為第一位。注册的用戶為管理平台管理者帶來了可觀的利益,管理平台就應當為APP的質量、涉黃、抄襲等行為現象負責,設置一道健康、綠色的漏網,經常清掃網絡垃圾,及時發現錯誤,負責任地為用戶帶來學習的快樂與高質量的體驗。

  孩子需要優質的學習APP輔助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然而事實呢?一些學習APP中時不時地冒出錯誤的答案、黃色的圖片、不良暗示、葷段子或誘惑性的文章,即便現象不嚴重,也容易給中小學生帶來誤導。這些學習類APP的管理者,為迎合學生低俗不健康的需求,故意涉黃或對慫恿涉黃信息,居心不良。或許有人會說,既然是低質的產品,用戶自然會用腳投票。理兒是這樣的理兒,可是,中小學生的辨別能力差,他們可能看不出APP夾雜私貨的貓膩。

  目前,APP的研發與應用,都處在監管的盲區,學習類APP也是如此。如果僅靠管理平台自我約束的慎獨情懷還不靠譜,竊以為,考慮到學習類APP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職能部門應當先把這類APP監督管理起來。唯有教育部門或網絡部門積極介入,做好學習類APP的管家,設置嚴格的監督管理、懲處淘汰機制,才有可能激勵APP管理平台自我約束,盡心盡職,杜絕黃色、迷信等不健康的內容,為中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輔助產品。(來源:四川在綫 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黃齊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