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凡抄襲者皆黜落”,本不該是個新聞
http://www.CRNTT.com   2018-09-20 16:00:30


  據《科技日報》報道,近日,選修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幻文學與影視創作系列講座課的學生,都收到了一封由授課老師蘇湛發來的郵件。郵件由文言文寫就,言辭犀利。郵件中說:“凡今抄襲者,一經查實,不問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蘇湛給了22名學生零分,因為他們的期末文章被判定為抄襲,發郵件,就是要強調,“此分不可改”。

  這名老師非常認真,他“把那些‘好得不正常’的文章逐句放到搜索引擎上檢索,如果內容有重複,我還要繼續找到文章的原作者、文章的出版日期,仔細比對”,有的文章“不敢貿然認定是抄襲,就繼續搜,找到文章的原始出處,發現是一個博客。我又去翻這個博客的其他博文,發現寫的都是我們國科大的事情,說明博客主人是我們國科大的學生。行,能對上,那我認為這是他自己寫的”。即便如此,他依然認為“肯定有漏網之魚”。最終認定,158名學生,有22名學生抄襲。

  如今,大學老師中有如此耐心、細心者,大概不多。輿論層面呼籲大學“寬進嚴出”、扭轉“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已經持續多年。某種程度上,大學課程有“水分”,成績可以靠“混”,已成為一種普遍認知。正因為如此,這名老師的執拗就顯得格外不同,而結合當下語境,其也具有了新聞性意義。

  但是平心而論,這件事本不該成為新聞。課程論文抄襲,直接判零分,難道不是理當如此嗎?對於學術不端,在大學的價值評判體系中,絕對是觸及底綫的事,且不說零分,即便是受到處分也并不為過。而這件事構成了新聞,也說明“本該如此”的常識,在現實中尚未構成常態,囫圇吞棗、草草了事乃至熟視無睹,依然普遍。

  蘇老師的糾偏,理當成為撬動大氣候改善的肇因。同時,應當明確的是,需要築牢“凡抄襲者皆黜落”共識的,也遠不止於大學課堂。大學課堂是學術生態的微觀呈現,“大學靠混”之所以存在,恐怕亦是“學術不端”延伸的支脈。試想,倘若學術紀律鬆散,學術生態欠佳,諸如“韓春雨被曝疑似學術不端、逼學生買論文、明碼標價7000元一篇”等類似新聞屢次出現,大學課堂如何免於波及?這也是為什麼蘇老師的較真顯得另類乃至“悲壯”“決絕”的原因,他在以個體努力,對抗被司空見慣的“潛規則”。

  因此,對於整個學術共同體來說,當前努力的方向就應當是讓“凡抄襲者皆黜落”構不成新聞,就應當鋪開類似舉措,形成具有實在約束力的制度架構,將蘇老師個體的努力,化作共識性的集體舉措。同時,重罰抄襲也理當升格,構成學術各層級普遍適用規範,根據上行下效的邏輯,它甚至理當從頂格執行:越是層次高、資源豐厚的學術群體,其違犯成本也理當從嚴從重。學術生態的重塑,應當從最為關鍵處開始。

  期待著有一天,“凡抄襲者皆黜落”不再是個新聞,因為這實在不過是最為基礎的常識。(來源:光明網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