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規範地名要治 也要問問當初是怎麼出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9-06-24 23:37:55


  一場地名整治的行動正在多地展開。

  近日,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以及海南省發布兩份“關於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的公示”引發熱議,公示中,諸如6號大院、維蘭德小鎮、156人文行館、帝王花園小區等居民區或酒店的名稱,因為崇洋媚外、怪異難懂等原因將面臨清理整治。

  這也是一次針對不規範地名的全國性清理整治。去年年底,民政部等6部委就印發《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要求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進行規範化、標准化處理。公共標志牌該更換的更換,證照信息該變更的變更。

  城市地名“大、洋、怪、重”,由來已久。不少大型建築,甚至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築,不僅有著奇奇怪怪的樣子,也配上了奇奇怪怪的名字,讓人費解。而居民小區作為開發商參與城市文化構建的前沿陣地,更是命名的“重災區”,很少有好好說話的。像西安市列舉出來的佳家sport小區、貞觀首府小區,基本上代表了小區名稱的兩個極端,一個是趨洋,以“異國風情”為賣點;一個則是好古,找來王府、禦苑、貞觀等字眼充門面。

  建築也好,地名也好,都是文化的表現,也都在潛移默化中濡染、塑造、積澱著新的文化。市民每天行走在“拉菲公館”裡,觸摸著“皇家園林”的天空,偶或去隔壁“夏威夷海岸”看望朋友,一起到“中央大道”遛遛,在“海德堡酒店”用個餐,頗有些今夕何夕之慨。

  地名亂象紛呈,固然與這些年來地產開發主導城市建設與發展有關。地產商本身文化素養的缺失,商業競爭求新逐異的本性,以及一般民衆對於洋化、複古風的趨附與代償心理等,均構成了商業小區恣意取名的豐厚土壤。這是一種社會合力。

  事實上,一度,居住小區的洋化、貴族化,是很多人引以為自矜、自豪、自得的話題。生活其間,或許感覺有些怪怪的,甚至很不真實,但還不至於無法忍受。這中間牽扯到複雜的消費心理與時代風尚,也牽扯到民衆與社會的碰撞與互動、歷史與現實的折射與反應等等,不能一概歸結到開發商的魯直少文上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