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拾“戒尺”,能否讓教育更完整
http://www.CRNTT.com   2019-11-25 12:09:06


  11月22日,教育部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公開征求意見。盡管臨近周末,《規則》一出還是吸引了足够多的目光。

  不少人用“衆望所歸”形容這份《規則》,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申素平表示,“教師們終於有一份正面參考的教育教學依據了。以往的法律法規,都是規定界限,提出哪些不可做,但是這份《規則》給出了指引,提出哪些可以做,這是一大亮點,也是可操作性很強的部分”。

  《規則》公布三天,圍繞討論的焦點、操作的難度、未來的方向,記者采訪了一綫專家和教師,希望聽到更多關於教育懲戒的理性討論。

現實有點難:“孩子犯了錯,老師說不得、碰不得、惹不得”

  當學生犯錯時,教師該如何教育?能用的方式除了口頭批評,恐怕還是口頭批評。記者采訪的一綫老師中,有的提到“告訴家長”,有的提出“短暫地站幾分鐘”,除此之外,再沒有合適的方式。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教授、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政談到這個現象,給出一個生動描述,“孩子犯了錯,老師說不得、碰不得、惹不得”。

  一些社會新聞也每每為此佐證,近日,廣州某小學家長因為感到英語課作業多,在微信群中辱罵老師數十分鐘,被處以10天拘留。海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沈有祿這樣形容師生關系:“如果你走入中小學問教師,如何教育和管理孩子,很多老師會回答,‘現在的老師越來越難當了,老師也是弱勢群體’。尤其是在對那些違反校規校紀、言行失範的學生進行制止、管束或糾正時,老師更是感到茫然。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理嚴格了,學生容易出問題,要追究教師的責任;就是不太嚴格的懲罰——課後留下來輔導或寫作業的,或者通知家長來學校配合教育的,也經常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於是,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況下,很多老師在遇到難管理的學生時,多半抱著這樣一種態度——“自認運氣不好,熬也熬過去,就是三年、六年也要熬過去,只要不在我手上出問題出狀況就好,把學生送畢業就萬事大吉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