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專論:台灣政治生態與和平發展框架的構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6 00:32:11  


 
  正因為如此,馬英九在競選勝利後一再強調,和平協議“沒有時間表”,“任內不會簽和平協議”,21並提出了“廣義和平協議論”。聲稱“即使沒有簽和平協議,也可通過其他途徑,把兩岸和平制度化。”“兩岸每一項協議都是廣義的和平協議;協議越增加,和平基礎越鞏固。”22馬英九在5月20日第二任就職典禮後的中外記者會上也再次強調,目前沒有任何迫切性要跟中國大陸討論有關和平協議問題。23

  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框架較為可行的途徑

  平心而論,馬英九對現階段推進和平協議的顧慮不無道理。在當前島內對一個中國、兩岸定位、國家統一前景還嚴重缺乏共識的情況下如果勉強推動和平協議,必將引起台灣民意的反彈並為分裂派利用,使馬英九政府陷入困境,並損害甚至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

  現階段比較切實可行的途徑是:一方面要抓住當前有利機遇,抓緊落實ECFA後續工作,簽訂投資保障、金融合作、貨幣結算等相關協議,繼續積極、務實地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當前台灣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歐債危機的負面影響,來自歐洲企業的訂單急劇減少,導致出口降低和失業增加。大陸同樣感到歐債危機的負面影響。兩岸在推進、完成EFCA後續談判中,要把共同應對歐債危機作為重要議題,加強合作,相互支持。兩岸經濟現已高度依存,在共同應對歐債危機和其他可能發生的危機中相互支持,共克時艱,進而在共同對付日益滋長的西方貿易保護主義、共同開辟北極航線、以及打開非洲大陸市場等方面攜手合作,就會逐步形成命運共同體。與此同時,要大力發展兩岸文化合作、民間交流和縣市之間的交流,特別要加強兩岸青年之間的交流,消除隔閡,增加互信。迄今雖有半數以上的台灣民眾不認同中國,但仍有約八成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24。兩岸要共同努力,通過加強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把民眾的文化、民族認同轉化為政治認同,爭取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認同兩岸同屬於一個國家,增強構建穩定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的民意基礎。

  另一方面,兩岸要在推進兩岸經濟、文化、民間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注意結合解決衍生的政治法律問題,促成“九二共識”的法制化,並簽訂一系列協議,通過這一系列在九二共識前提下簽訂的協議構建起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台大教授石之瑜提出為使兩岸和平長遠制度化,可將和平協議內容化為多個不同的具體協議,如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海上安全協議、兩岸處理與第三地之間的領海爭執協議、海峽中線協議、軍事熱線協議、互設辦事處協議等等25。筆者對此深表贊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