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蛟龍”號首航:意義深遠 收穫頗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8 11:07:20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正在南海一冷泉區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17日的首個潛次即找到了活動冷泉,拍攝到了冷泉區大量貽貝、毛瓷蟹和蜘蛛蟹等生物的高清視頻和圖像,並取得了部分樣本。

  据新華社報道,航次隨船科學家、同濟大學教授周懷陽表示,這是中國人利用自己儀器設備獲得的海洋極端環境下品質最高的圖像資料和樣本,為研究深海生物圈、調查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和研究氣候變化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蛟龍”號17日進行的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509米,水中時間7小時23分鐘。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總指揮劉峰表示,這次下潛是工程下潛,超額完成了預定下潛任務:一是驗證了潛水器技術狀態非常穩定和良好;二是長基線定位系統第一次試驗就非常成功,潛水器已經具備了“指哪打哪”的能力;三是驗證了潛航員駕駛技能,因為潛水器從山底一直爬到了300多米高的山頂。

  中船重工集團702研究所“蛟龍”號主任設計師葉聰擔任這個潛次的主駕駛,他告訴記者:“我們是先到了1400多米深的山底,然後按照專家給的坐標位置爬坡。爬坡過程中沒有看到任何異常,到了平凹山頂的目標點發現了一個直徑約40米的冷泉,非常壯觀。”

  記者在“蛟龍”號拍攝的高清視頻中看到,這個冷泉區密密麻麻地分佈著褐色的貽貝,貽貝床上趴著成堆成堆的白色毛瓷蟹。毛瓷蟹爪上有明顯的毛,殼的表面看上去非常光滑且有光澤。視頻中,還不時有氣泡冒上來,一隻粉紅色的蜘蛛蟹也進入了“蛟龍”號的視野,緩慢行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馮東介紹,冷泉是指來自海底沉積界面之下,含有硫化氫、甲烷及其它富碳氫化合物的流體的滲漏活動,這些流體與海底溫度相近。1983年美國科學家查理斯首次在墨西哥灣佛羅裡達陡崖發現冷泉,之後世界範圍內不斷涌現有關冷泉的報道,現已在全球大陸邊緣海底發現上千個活動冷泉。

  “冷泉相關研究一直是科學界熱點問題,主要是由於它與潛在能源天然氣水合物、全球變化及其極端環境生命之間密切相關。”馮東說。

  “蛟龍”號在水下作業時還取得了一塊比較完整的碳酸鹽氣囪樣品和15個貽貝樣品。這讓隨船科學家異常興奮,17日晚連夜對樣本進行了處理,有些泡成了標本,有些進行了解剖、冷凍,等靠岸以後詳細分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