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論壇:2014兩岸關係展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5 00:06:40


 
  最後產生一個結果,以“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台灣人”的認同最多。但我認為,如果是“國族認同”,我是中國人就不是台灣人,也不可能又是中國人又是台灣人因為不可能有“兩個國家”的認同。這反應了台灣內部對於“國家認同”有矛盾;這個矛盾是,如果說自己就是中國人,又感覺中國人不是台灣;講自己是台灣人,但是認同又還不到這樣的地步,產生了“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台灣人”這樣的說法卻是矛盾又衝突。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如果把政治因素、“主權”因素加進去,認為“我是中國人”的比例就會降低;“我是台灣人”的比例就會升高。若是加入經濟因素,我本來以為,這讓台灣25歲以下的年齡層充滿憧憬,但結果顯示反而是50歲以上的年齡層,感覺到經濟的憧憬,影響所及“我是台灣人”的認同就會降低一點。我的解讀是,經濟因素對台灣造成的對象影響,不是年輕人,而是老年人。

  論到統獨的問題時,想要統的人很少,想要獨的比例多一點,維持現狀的比例最多,大概有六成多。其中,有意思的是,講到主權因素,獨的比例就會升高。講到經濟因素時,獨的比例就有顯著的下降,尤其是對50歲以上的人來說,特別顯著。換句話說,中國大陸對於台灣訴諸於政治上一個中國的架構,在情感上訴諸中華民族,對台灣人來講,顯然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有在經濟上面,看得出來有變化,但是這個實在變化不大。

  這說明我們看到2013年的兩岸關係,雖是穩定與緩和。但卻導致外界有了一種假象,以為兩岸的統獨看法、或是“國族認同”可能會趨向於改變。但是從上述的民調來看雖然兩岸沒有多大變化,高層也有對話,民進黨或許有更大變化,但是在“國族認同”上,顯然沒有看出有太多的改變。

       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因素

  接下來,在影響目前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客觀因素中,台灣的國際空間是最大的問題。其中包括南海與東海議題中兩岸對主權與領土認知有重疊也有立場看法的不同,也包括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可能在國際社會產生的摩擦問題。我的瞭解是有關東海與南海主權問題上,中國大陸對台灣在其中採取了獨善其身的做法非常不能諒解;大陸認為是美國與日本因素改變台灣。大陸認為台北應在宣示主權立場上,有一些配套措施與北京同步,但看起來台北並沒有這樣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