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台灣的角度淺談中國夢的文化內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14:14:17


 
  但如果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港台青年之所以迷失,又主要是因為大陸沒有給他們指出方向。曾經,港台站在大陸前面,是大陸的引領者。因此港台人對中國有情感,沒有去中國化問題。現在因為大陸的經濟迅速增長,港台不再具有這個優勢。這本來無所謂,全世界都在分享大陸增長的紅利,港台在這方面理應有近水樓台之便,年輕人可以選擇到大陸,經營自己的新天地,服貿協議與CEPA的作用不就在此。但是,大陸的政制缺乏吸引力,大陸整體還沒有形成一套具有感召力的普世價值觀,“中國”、“中國人”、“中國製造”這些名詞在港台年輕人心目中的評價都不高。於是恰恰是這種特殊關係,反而讓港台青年不甘心於歸往大陸。他們明明知道大陸才是中國的主體,卻憂心被置於大中國框架內,偏偏香港很小,台灣在國際上又沒有活動空間。因此,他們焦慮,他們迷茫。

  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大陸。沒錯,在經濟上,大陸確實已經包住了香港、台灣,但是,大陸的發展還不能令港台人心安定:一個是制度不能給港台民眾以長遠預期,一個是文化上缺乏價值吸引力。因此,中國大陸,不論是當局,還是民眾,尤其是輿論,必須理解台灣、香港青年內心的焦慮、迷茫,而致力於自身制度的改進與文化的重建,這才是應對香港年輕人佔中與台灣太陽花學運的正本之途。

應該說兩岸關係走到今天,能夠從過往的冷戰敵對與長期醜化,轉為如今的密切交流與互補合作,已經是很不容易的成就,彌足珍惜。同時,隨著大陸崛起後國力的增強,如何以兩岸經濟關係作為基礎,以文化交流當作促媒,在兩岸政治關係一旦陷入瓶頸之際,藉此來維持並深化兩岸的社會連結,並隨著兩岸社會發展程度的趨近,進而產生共同體意識,深化“兩岸一家親”理念,達到真正的兩岸“心靈契合”,應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核心要義。

30年前,國學大師南懷謹曾經這樣告訴他的學生:大家常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話是對的,但並不是你們認為的那個中國人的內涵,而應該是一個以社會主義的福利、共產主義的理想、資本主義的方法、再加上中華文化的精神為內涵的時代。30年過後的此刻回望南老師的箴言,對照這幾年大陸的發展與轉型,不得不說:隨著大陸國力增強,中華文化在全球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讓港台青年對大陸產生一體感,願意貢獻己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行列之中,當是兩岸有識之士努力的目標。

  七、結語

  去年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大會上講話,闡述了儒家思想對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作用,他概括了以儒學為主幹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及基本特點;提出了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正確進行文明學習借鑑以及科學對待傳統文化的四項原則;闡明了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正是以文化為基礎的“中國夢”的內涵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