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外華文書店愛與愁:供書20年曾拿不到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07:22:01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在過去66年的時間裡,在世界五大洲超過180多個國家的中國書刊發行網絡,讓海外地區累計超過14億人次成為文化中國的閱讀者。這些成績的背後,是新中國開展最早、影響最廣、海外受衆群體最多的國家形象海外工程——“海外華文書店”。

  北京青年報報道,在實體書店紛紛關門的今天,這些海外華文書店生存狀況如何呢?2013年開始,天津廣播電視台《海外書店》紀錄片團隊先後拍攝采訪了英國倫敦光華書店、法國巴黎鳳凰書店、法國巴黎友豐書店、美國舊金山中國書刊社、日本東京內山書店、澳大利亞墨爾本、悉尼中華書籍和巴西聖保羅文昌書局等海外華文書店。今晚21點20分,在天津衛視播出的2015《泊客中國》盛典中,這7家書店的代表還將逐一亮相,現場講述他們與中文書店的不解之緣。

  沒有光華書店,

  可能就沒有《劍橋中國史》

  1970年代以前,在英國生活的10多萬華人華僑雖聽得到鄉音、品得到鄉味,卻始終無法了解到來自中國的鄉情家事。沿唐寧街首相府向前200多米的倫敦華埠,一條主街上擠滿了五六十家飯館、醫館和武館,卻沒有一家華文書店。直到鄧家祥1971年創辦了光華書店,英倫的華人華僑們才找到一扇門,一扇推開就能望見家鄉的書店大門。

  從1970到1980年代,每個月有兩次,全英國的圖書館、大學和漢學家們,都在盼著一列駛向King Cross火車站的郵政列車。列車到站後,鄧家祥會一麻袋接一麻袋地扛下那些印有“中國郵政”字樣的包裹。當老鄧順利護送這些包裹到倫敦唐人街的光華書店後,這些來自劍橋、牛津、倫敦大學、大英圖書館的漢學家們才算吃了定心丸——因為郵包裡,是維系現當代英國漢學研究、門類覆蓋中國文明方方面面的華文書刊。迄今已編撰了半個世紀的《劍橋中國史》和《中國科學技術史》,是英語世界最權威的中國史著作。可以說,英語讀者通過這兩部史書認識中國、深入中國的歷史有多長,它們的編撰者對光華書店的倚重就有多深。

  今天,光華書店依舊是全倫敦唯一一家海外華文書店。但隨著中國與英國乃至世界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尤其是2000年以後,曾經是購書大戶的英國各個大學圖書館,已經能與中國的大學圖書館直接交流,光華書店就顯得“沒那麼必要”了。2007年,鄧家祥以象征性的1英鎊將光華書店轉讓給了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由其繼續經營,唯一的要求,是留下“光華”兩個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